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中铁七局复刻古代“八大作”技艺锻造溱洧水城

  • 2025年06月24日 10:30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6月24日电  近日,河南郑州新密市溱洧水城项目进入试营业前的最后施工阶段。该项目将土作、搭材作、木作、瓦作、石作、油作、彩画作、裱糊作等中国古代“八大作”技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占地633亩,计划6月底试营业。

  当前,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保市场正从“抢救式修缮”向“系统性更新”转变。中铁七局紧跟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的步伐,深入探索古建保护新路径,依托溱洧水城保护与城市更新项目,应用“八大作”传统技法,融合现代工艺与数字建造技术,推动古建施工领域形成传承与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八大作”是明清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八种核心工序,包括土作、石作、搭材作、木作、瓦作、油作、彩画作和裱糊作八大门类。溱洧水城项目建设之初,项目团队用时8个月到北京、山西、江苏等7省市走访调研30余家古建单位和100多家材料厂,系统梳理了古建施工经验和材料应用路径。同时邀请来自国家文物局专家库、省级古建研究机构及知名景区设计单位的12名专家常驻现场,围绕榫卯结构、斗拱节点、传统地仗等关键技艺开展专项培训,为“八大作”的精准实施筑牢人才和技术支撑,并充分运用BIM建模、激光测量、群塔模拟、数字工艺库等现代科技技术,实现从方案推演到现场施工的全过程精细化、可视化和标准化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八大作”不仅是一道道技术工艺,更是对文化传承、工程品质与工匠精神的高度融合。在土作施工运用上,项目坚持传承古法夯筑精神,精准配比石灰、黄土与卵石,层层夯实、道道压实,7000多平方米的夯土地基施工铺陈城之根脉;依托搭材作的传统工艺,项目因构而设、灵活调节脚手架布设,实现结构复杂区域的精准包裹与安全作业;针对“百艺之首”的木作工艺,项目精选巴布亚新几内亚黄菠萝格木材,通过3D建模还原结构逻辑,结合匠人代代相传的模数口诀,木构之间全部采用传统榫卯连接,安装全过程控制在毫米级误差范围内,三个月高效完成了东门水瓮城四座木楼3000余立方米大木构架;瓦作在古城内随处可见,墙垣抹饰、砖雕等尽显匠心精工;而石作在溱洧水城施工中量大面广,从台基、柱础到台阶、栏杆,从围栏到门前“户对”,40余种构件、数万件石材,各归其位、毫厘不差;油作在古城中主要采用木蜡油与传统地仗两种工艺。地仗中的“一麻五灰”须依次完成十余道工序,每一步都要手工打磨,精准打底。木蜡油则以天然材质还原木肌之美,防虫耐候,持久如新;彩画作在延续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绘图软件精修图样,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精准度与标准化水平;裱糊作主要用在古城修缮中,项目精选苎布、鱼鳞纸等天然材料,依古法工艺进行制糊、除尘、裱纸、撒鱼鳞、盖面等环节处理。

  在溱洧水城,中铁七局凭借对“八大作”技艺的精准复刻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古建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工程样板。接下来,该局将以溱洧水城为起点,深耕文保市场,努力打造古建板块品牌,为企业拓展文旅融合新赛道奠定坚实基础。(中铁七局供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