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推广 > 正文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奋楫扬帆逐浪行

  • 2025年03月09日 21:35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绿而进,阔步迈向全球优秀功能材料领军企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该集团立足主焦煤资源优势,坚定功能材料产业这一转型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通了由煤到碳材料、尼龙化工、硅材料和新能源等多条黄金特色产业链,逐步构建起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多元支撑、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新格局。

  煤焦产业煤炭可采储量19.3亿吨,全球稀缺的主焦煤占到资源总量的60%,品质世界前列,被业内誉为“工业味精”;精煤产能1400万吨/年,其中主焦精煤800万吨/年以上,是我国产能最大、品种最全的炼焦煤生产商和供应商。控股焦炭产能640万吨,高附加值化产品30多种、总产能120万吨。当前,该集团正围绕煤焦产业优势再造、竞争力重塑,坚定以“能”为基、向“材”而生、逐“绿”前行,做好煤炭“取其材、用其能、固其碳、不污染”大文章,积极探索精煤液化和转换化工原料新路径,加快推动煤炭产品由传统燃料向化工原料、高端材料转变,着力打造一流“材”“能”企业。

  尼龙化工产业坚持“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尼龙化纤纺织、工程塑料两大产业集群,形成了尼龙66与尼龙6相互支撑的百万吨大尼龙产业格局,“中国尼龙城”相继上升为省级战略和国家战略。工业丝、帘子布生产规模世界前列,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亚洲前列,工业丝、帘子布、高品质己二酸等主导产品响誉全球,阻燃纤维、芳纶胎圈等高端产品打入高铁、军工市场领域。当前,正加快推进尼龙产业争创世界一流,全力进军高强尼龙、生物基尼龙、芳纶制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努力成为世界一流尼龙新材料产业链价值创造者。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围绕新能源、高效储能、硅碳材料三大领域,积极布局负极材料、新能源+储能、半导体材料等产业,以“风光储氢”项目带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以半导体材料推动硅碳先进材料产业发展,逐步构建起以储能和半导体材料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硅烷气、银粉品质行业领先、产能全国领先;全钒液流电池核心部件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总规模稳居国内第一方阵;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粉体填补“河南空白”,产能、品质国内领先。当前我们以发展硅碳材料为主线,大力培育半导体材料及芯片基材、新型储能及源网荷储两项重点,加快推进负极材料、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培育钻石等一批优质项目,为集团打造更多的国内一流“专精特新”企业。

  未来五年该集团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必答题,进一步优化主业,努力打造“1135发展格局,即坚定功能材料产业这一转型方向,推动尼龙产业争创世界一流,实施煤焦产业优势再造行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育核占先行动、盐化产业健康发展行动,奋力进入世界500 强,力争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利税总额300亿元、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

  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近年来,该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圈,全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相继推出,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显著迈进。

  该集团始终把科技创新视为“突围密码”,大胆探索实施科技创新“五项特别规定”(重大创新转化项目向省委报备后边建边批;科研资金按需投入、年初估算、不限预算;科研人员配备不限编制、薪酬不设“顶板”;急需的科研设备及材料自主采购、不用招标、事后审计;课题上的事课题长说了算、课题外的事集团帮着办),把“工资靠课题,奖金靠成果”导向上升为规章制度,近三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 120 亿元,创新增值超200亿元,发放各类创新激励资金1.5亿元。

  更加注重高能级平台、创新型企业建设,重组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有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碳基新材料中试基地等79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3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9项,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30家;2召开首届科技开放合作大会,开办创新学院,探索实施“科技+资本+产业”成果转化模式,不断积聚更强发展动力。

  先后攻克己二腈、对位芳纶、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粉体等一大批新技术新课题,2024 年又依托持续创新效能,进一步推动4项关键技术再破“天花板” ,井下充填开采效率国内领先,地面瓦斯累计抽采总量1.2亿方、首次实现本煤层瓦斯地面抽采,全钒液流电池 1GW 装置实现全产线智能化生产,氨基己腈实现催化剂国产化、装置大型化、成本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构建形成内部“科研人才网络社区”与外部“招才引智”“聚凤筑巢”并举的人才矩阵,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在站博士20人,聘任5名院士、8名行业领军人才担任集团首席科学家、首席科技顾问,引进20支国内一流创新团队,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2万人

  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加快高质量走出去步伐

  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十年规划,积极实施“东引西进出海”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加快高质量走出去步伐,推动产业向政策环境更优、资源禀赋更好、要素集聚成本更低的地区进军。

  瞄准东部地区,引“技”引“智”,共建共研。该集团牵手屹立集团在平顶山共建尼龙66民用丝项目,与万华化学在宁波合资共建18万吨己二胺项目,与宁德时代开展新型储能生态、绿色物流、零碳+应用场景、电池回收领域等方面战略合作。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合作建成浙大平煤神马碳化硅半导体联合实验室, 与无锡民营企业连科半导体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组建中宜连科联合研发平台,形成大型成套设备研发体系,联手天津行业工艺设计龙头企业十一科技,形成生产工艺设计建设体系,2024年,在内外创新共同发力下,集团将碳化硅粉体纯度提升到7N8(99.999998%),接近世界行业塔尖;建成国内最大碳化硅半导体粉体生产装置,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填补多个行业空白。

  着眼西部地区,以产业换资源,以项目扩链条,稳步扩大优质煤炭资源产能,并向下游延伸生产优质化工原料。重点在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区耦合发展、链式布局煤电尼龙一体化、风光电氢一体化产业集群项目,目前新疆塔城铁厂沟一号井顺利开钻,新疆塔城四棵树煤矿、宁夏宁东贺家瑶煤矿完成股权收购,新疆伊利光伏智能制造产研基地项目开工。

  放眼“一带一路”广阔市场,对照世界一流企业标准,推动“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品牌出海”转变,打造优势产业海外发展“桥头堡”。集团制定未来10年高水平开放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5年),初步构想到2035年,以项目直投、并购重组、参股经营等多样化方式,谋划海外投资项目金额约150亿元,主要涉及煤炭电力、化工、化纤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高端领域,全力提升自身国际化经营水平与全球竞争力。目前,开工建设塔吉克斯坦年产150万吨煤矿、泰国2万吨/年尼龙66差异化纤维项目。

  下一步,该集团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路径。煤炭板块积极整合新疆、宁夏及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优质煤炭资源,超前布局大型矿井及配套煤化工项目。目前,新疆塔城铁厂沟一号井顺利开钻,新疆塔城四棵树煤矿、宁夏宁东贺家瑶煤矿完成股权收购,塔吉克斯坦煤矿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尼龙板块坚持跨区域、全球化发展,积极谋划丝、布产能转移,推进宁夏宁东尼龙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我省内河航运发展战略,超前谋划产品通江南下、跨域出海,前瞻布局印度、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泰国尼龙66工业丝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板块坚持强主业、调结构、降成本,积极推进石墨电极行业联合重组,加快推动光伏产能转移,全力拓展储能域外市场。联手宁德时代进军矿用电池、零碳+应用场景等领域,带动正负极材料、储能组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加快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推进盐化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引进苯腈、聚芳醚腈等精细化耗氯项目,加快聚碳材料与万华化学合作步伐,推动新一代PC和热电联产项目尽快落地

  深化管理机制革新,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该集团重点扭住“用人、控权、管事”三大关键领域,精准破除阻碍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持续完善提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近五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64%。

  机制改革加力提速。该集团谋划实施主辅分离、尼龙化工板块改革,以及深化管理岗位职级薪酬改革、矿用物资采购模式改革、工程设计审查机制改革、重要岗位绩效考核改革、专精特新放权及监督并重改革、重点项目管控改革等重点机制改革,全面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中国平煤神马。

  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创先河。为更好推动企业战略转型,从2004年起,集团先行先试、在国内同行业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下属70%以上的企业已经成为混合所有制,收入、利润比重占全集团的90%左右,实现了国有与民营体制的优势互补、劣势对冲。比如,下属首山碳材料公司通过国有与民营合作,从2007年重组以来,产品由单一的焦炭发展到30多个品种,焦炭年产量由32万吨增至300万吨,支撑和带动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了煤炭资源“吃干榨净”。集团混改经验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主编的《地方国企改革100例》,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该集团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十年规划,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重点实行管理人员“四制”改革(竞聘制、任期制、岗薪制、淘汰制“四制”改革),“三能”机制落地生根,打破干部任职“终身制”,打破“高水平大锅饭”。全面强化用人用工计划管理,动态调整定员定岗定编方案,在全省率先实施总部机关“六定”改革,通过采取员工自然减员、劳动组织整顿、清退劳务工、办理共享用工等方式,集团在岗人数优化至11.2万人以下。

  多元化激励机制竞相发力。该集团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穿透式、分赛道全员考核体系,大力实施股权激励、分红激励、项目跟投等一系列“政策包”和“工具箱”,有力调动了核心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深化考核机制改革,建立不同“赛道”对标排队制度,建立不同“赛道”对标排队制度,加大“一利五率”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工资薪酬、职级调整、岗位退出等紧密联动。

  加快“智慧平煤神马”建设。该集团围绕“智慧企业、智能矿山、智能工厂”三大业务板块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双创基地云中心和数据中心,100多项经营管控核心业务“上云用云”,构建了全国首套5G+智能选矸、全省首套5G+智能综采等应用场景,煤矿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部分主要地面生产单位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信息化、生产少人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行业绿色发展新标杆

  该集团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煤神马路径,连续4年上榜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力50强榜单。

  党中央提出“双碳”目标之初,该集团就把双碳目标要求融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全煤行业率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业团队摸清自身产业环境承载容量及林地、绿地碳汇能力,精心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和碳中和路线图。成立能源管理中心和绿色低碳产业研究院,积极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技术交流,开展绿藻固碳、二氧化碳制纳米碳材料等技术研究。成立河南神马减碳技术公司,推广瓦斯综合利用技术及CDM减排经验和技术。推动尼龙科技等6家单位率先进入全国碳交易体系,联合盐化成功争取河南省内首笔碳排放权贷款,集团迈入“碳交易”新时代。

  该集团还在全煤行业率先提出并扎实推进污染物近零排放五年行动,并在全国首创政企生态环保联合帮扶督导机制,累计投入近30亿元,实施环保治理项目778项,建成绿色矿山18个,绿色工厂11个,着力打造“看不见烟雾、闻不到异味、听不见噪声、触不到灰尘”绿色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2023年较2018年下降21%以上。特别是聚力开展北部矿区集中整治,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全力杜绝煤炭储装运环节“跑冒滴漏”现象,把北部矿区建成平顶山城市“后花园”。

  此外,该集团积极布局现代化环保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静脉产业、井下充填开采等优质项目,并利用自身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优势,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探索实施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大数据、5G结合的“淘宝式”服务新模式,以及新能源制氢、余热发电、生物质能等多场景开发应用,持续提升绿电替代比率,增加降碳腾挪空间,截至目前集团绿电替代率达到23%。(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