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推广 > 正文 >

河南交投集团推出“五个春运”大礼包 服务群众舒心出行

  • 2025年01月22日 18:41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据河南交投集团消息,春运期间,该集团推出平安、便捷、温暖、绿色、健康“5个春运”便民惠民服务大礼包,全力护航人民群众美好出行。

图为工作人员在清障救援。河南交投集团供图
图为工作人员在清障救援。河南交投集团供图

  推出“平安春运”大礼包,全力做好恶劣天气应对。针对近期及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冰雪恶劣天气,坚持“雪停路净、雪停路清,随下随清、边下边通”,按照不低于2024年除雪保通保障的服务标准,组织所属各项目建设单位、道路养护单位等,部署除雪作业人员4100余人,除雪机械设备1448台,储备融雪剂6万吨,车辆装备和融雪剂数量标准高于规范要求。雨雪冰冻灾害期间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全员驻队,做好“人停机不停”连续作战准备,当好雨雪天气下的“开路先锋”;在恶劣天气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按照有热水、有热饭、有油加、有电充、有御寒衣被“五个有”的服务标准,确保公众出行平安无忧。

  推出“便捷春运”大礼包,高效解决春运高峰拥堵。对春运期间车流量大、易发生拥堵的路段和堵点,前置布设路警保通力量,每个易堵点布置1台巡逻车、1台清障车,并安排高速交警、路产、清障3方人员现场保障;坚持“2+3”联勤机制,科学实施入口限流、远程诱导、交替放行、借道通行等措施,解决节日拥堵问题。实行“免费救援”服务,对于故障车辆免费拖曳至高速公路就近出口,解决司乘人员“燃眉之急”。推广使用“路途”“e路畅通”等小程序,实现救援服务全流程线上化,提高服务便利性和透明度。快速处置交通事故,与交警部门联合协作,施行“路内事故、路外处理”和轻微剐蹭事故“简易处理”,避免引发严重拥堵;提高清障救援效率,在易拥堵路段互通区和收费站靠前布设救援车辆,加强大型起重机械等外协车辆预备,确保“随调随到”;提升收费站通行能力,增强广场外勤人员力量,引导车辆有序通行,高峰时段开放所有车道,确保快上快下。

  推出“温暖春运”大礼包,发挥服务区“旅途驿站”功能。对于潮汐客流明显的服务区,通过“大小车位转换”等措施增加停车容量,较平时增加车位1000个以上,解决“停车难”问题;各服务区做好“便捷如厕”服务,增设临时卫生间,高峰时段开放办公场所、客房区域卫生间,增加应急厕位1200余个,重点解决女士卫生间排队问题;公共卫生间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池热水供应,提升服务体验;全面开放121个“司机之家”,提供免费淋浴、洗衣、休息服务,解决长途出行淋浴难、洗衣难、休息难等问题。同时,各服务区还将开展“新春嘉年华”活动,引入地方特色美食、展销新春系列项目,举办“送春联、看春晚、包饺子、吃汤圆、猜灯谜”等主题活动,让广大司乘感受“年味”氛围。特别是连霍高速开封服务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文旅融合服务区和河南首个交旅融合服务区,春运期间推出体现“宋”文化特色的系列民俗活动,穿宋服、游古巷、听戏曲、看变脸、品美食,让广大司乘沉浸式体验“入区入景入境”,感受“大宋千年”的文化魅力。

  推出“绿色春运”大礼包,确保新能源车辆“充电无忧”。依托河南交投新能源“百千万”一期工程,春运期间服务区充电桩总数达到2882台,充电车位3326个,其中超充站87座、超充桩274个,覆盖京港澳、连霍、大广、沪陕等主要干线高速公路46对服务区,实现充电“一秒一公里”,努力破解新能源车主“里程焦虑”。司乘人员可通过微信扫码使用“河南交投新能源”充电小程序,实时查询服务区充电设施运行状态和分布位置。同时,河南交投服务区还在充电站附近增设遮阳伞休息区、增加休息座椅,让广大司乘充电等待期间更舒心、更安全。

  推出“健康春运”大礼包,打造服务区“健康驿站”。在连霍高速郑州等10对人流密集的重点服务区,建成投用“健康河南·安心高速”健康驿站,并在具备条件的服务区设置AED应急救助一体机,AED除颤仪、臂筒式血压仪、血糖尿酸仪、超声波身体体脂秤、体温枪、轮椅等设备,为司乘免费提供晕车药、止泻药、抗过敏药、中暑药等非处方药品,为过往司乘提供健康监测、常用药品、应急医疗等健康服务保障。每个健康驿站除了服务区安排2名志愿者以外,另外配备1名全科医生坐诊。同时,各收费站配备简易医疗药械和常用药品,供广大司乘急需之用。(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