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推广 > 正文 >

“工”绘绿色画卷 “豫”见美丽中原

  • 2024年09月29日 10:58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已成为银行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下称工行河南省分行)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监管部门和总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部署,切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助力河南生态发展“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共进。

  统筹谋划 构筑绿色金融新体系

  用“含绿量”换“含金量”,工行河南省分行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推进跨部门、跨条线绿色金融建设工作,形成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合力。全面落实监管要求,把绿色金融评价工作作为检视提升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持续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及ESG风险全流程管理。

  聚焦河南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该行将绿色金融作为投融资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先后出台《河南分行绿色金融发展行动方案》《河南分行2024-2026年投融资及信贷管理规划》,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融资投放。上半年,该行绿色贷款总量达1330亿元,较年初增长189亿元,绿色贷款占比超30%,总量、增量均领跑同业。

  稳中求进 打造绿色低碳新高地

  在洛阳,一家环保企业致力于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急需融资支持。工行洛阳分行及孟津支行迅速响应,开立绿色审批通道提供9200万元流动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方式,丰富利用品类。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金融机构服务绿色产业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工行河南省分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政策工具撬动作用,精准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一批重点能源项目。上半年,该行清洁能源绿色贷款余额近300亿元。

  中原大地,黄河哺育。工行河南省分行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累计为黄河故道水生态治理项目审批13亿元贷款,实现投放4.8亿元;为沿黄旅游带通景线建设及沿线景区综合提升项目提供融资支持3亿元,助力展现“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壮美黄河魅力,把中原儿女对母亲河美好生态的期盼照进现实。

  守正创新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紧跟绿色金融新趋势、新需求,工行河南省分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步履坚实。

  围绕全省碳达峰重点领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以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重大项目,该行将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为河南省重点水利工程——大别山革命老区(潢川)现代水网一期工程EOD项目累计审批21亿元绿色贷款并率先投放2亿元项目前期贷款,标志着辖内首笔EOD模式融资创新应用,让革命老区点“绿”成金。

  该行持续创新绿色金融债券产品,作为牵头主承销商为郑州地铁集团注册60亿元绿色永续中票,助力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和地铁运营。该笔业务为河南地区单支注册额度最大的绿色债券,上半年已完成2024年第一期5亿元绿色债券发行。

  工行河南省分行深刻把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快绿色、普惠、数字金融融合发展。该行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围绕特色客群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产品和模式,为符合标准的“小巨人”“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产品。上半年,该行“专精特新贷”累计投放35.01亿元。

  乘势而上 奏响逐绿而行新乐章

  随着《河南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发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路径更为明晰。

  工行河南省分行积极打造绿色金融主题网点,提升“工银绿色银行+”品牌影响力,合力推进形成以省市分行为引领、支行为主体、营业网点为支撑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推动绿色办公、绿色采购、绿色出行,为全行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引导全行员工形成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理念,将绿色金融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工行河南省分行逐绿前行,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为绿色投融资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绿色金融产品,笃行不怠,久久为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行力量。(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