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9日电 “王阿姨,您的快递给您取过来啦。还有需要帮忙的,您尽管说。”“谢谢你,小宁!放到桌子上吧。”这是10月8日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咸平街道滨河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在御景湾小区开展“窗帘行动”时的关爱服务场景。
近年来,在基层高效能治理实践中,咸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细微事”入手,以“窗帘行动”守护独居老人安全,以“板凳议事”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拓宽了为民服务“小切口”,绘就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图景,持续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独居和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护难题,咸平街道统筹组建“1+1+N”志愿帮扶小组,由1名社区干部、1名物业人员和若干名志愿者构成,分片包户、精准对接,建立“晨昏两查、三级预警”机制:每日早晚定点查看老人家中窗帘状态,出现异常立即启动“电话询问-上门查看-紧急联动”响应流程,实现隐患早发现、快处置。同时,依托社区微信群和管理平台,鼓励居民“随手拍”即时上报,形成多元参与、数字赋能的群防群护网络。目前,已有200余名志愿者加入,涵盖退休教师、外卖骑手等群体,成功处置多起紧急事件。
围绕百姓“急难愁盼”,咸平街道将“小板凳议事会”作为党建引领民主协商的重要载体,把会议开到小区广场、楼院凉亭,组织社区干部、红色物业、五星商户、老党员和居民代表围坐一圈,面对面说问题、提建议、想办法。从环境整治、充电桩安装,到飞线治理、杂物清理,简单问题现场办结,复杂事项纳入清单、跟踪督办,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借助“板凳议事”,许多矛盾纠纷也在“唠家常”中得到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议事会开展以来,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日益浓厚。
从“一帘之约”到“一凳之言”,咸平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用“小切口”破解基层治理“大课题”,展现了高效能、有温度的治理新路径。咸平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探索精细化服务方式,拓展群众参与渠道,让基层服务更贴民生、更显实效。(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