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30日电 “多亏了王党志的调解,我收到了拖欠的2万元工资,剩余款项也达成还款协议,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近日,家住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十里铺镇的农民工侯国全走进该镇人民调解室对调解员王党志表示感谢。
据了解,王党志通过线上调解,成功为在外务工五年的侯国全追回拖欠工资2万元,并促成剩余款项还款协议。这种“指尖调解”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成为化解异地纠纷的新利器。
目前,襄城县已建立完善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建成1个县级调解中心、47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基本形成了以县人民调解中心、基层司法所为枢纽,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骨干,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为补充的格局。全县140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活跃在基层,其中从退职的优秀村支书、村主任、退休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中选聘的45名乡镇专职调解员,凭借丰富社会经验和熟悉乡情的优势,成为化解矛盾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县成功调解纠纷2800余起,群众满意度达97%。
为提升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该县每年邀请省市县优秀人民调解员授课,组织500余名调解员参加专项培训。同时,精选专职律师、司法所所长、基层一线专职调解员组成培训宣讲团,通过集中授课、以会代训、座谈交流等形式,从文书制作、调解技巧、新法学习等方面,对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同时,强化“信调、管调、司调、普调”四个对接机制,推动调解与信访、管理、司法、普法工作深度融合。
一批以个人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在矛盾化解中发挥示范作用。十里铺镇“王党志调解工作室”等5个品牌工作室既是调解主阵地,也成为调解员交流学习的实践平台,带动全县调解水平整体提升。
下一步,襄城县将持续完善“3144”工作机制,通过强化培训、品牌带动、奖惩激励等举措,激发调解队伍活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生机。(郑志磊 吴志军 王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