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己内酰胺车间职工吕晓辉正在室外调试阀门,汗水不停地从他脸颊滚落,砸在水泥地上。
“救人那会儿,我哪想到能获得这么高的赞誉。”刚上榜“中国好人”的吕晓辉神情平静、语调平和。他挽起衣袖裤腿,胳膊和腿上都有伤疤,双脚依旧肿胀。
火海逆行:六次冲锋的生死抉择
“着火了!快来救人!”今年4月4日,调休在家的吕晓辉被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惊醒。
站在路上,他顺着铁路向远处望去,看到800米外的杨西新村浓烟滚滚。没有丝毫犹豫,他抓起两个8公斤重的灭火器,跨上电动车冲向火场。
现场的危急程度远超想象:民房窗户被烧化,火舌逼近堆积的干柴,小院里的煤气罐如定时炸弹,旁边还有五户居民和一个厨具厂。更揪心的是,一名男童哭喊:“俺奶还在里面!”
“你放心,我一定把你奶救出来。”吕晓辉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迅速研判火情。他打湿旧抹布塞进嘴里防毒,用湿内衣领兜住口鼻,毅然冲进火场。
浓烟中,氧气稀薄,视线模糊。他在卧室找到晕倒的老人,拼尽全力将其拖至安全地带。
来不及喘息,他又两次返回火场,用灭火器喷射火源底部,却因视线太差被绊倒,头部摔伤,脚踝崴伤。
“小伙子,快点出来!”村民焦急地呼喊,他艰难地从火场中爬了出来。
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后,吕晓辉又冲进火场。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他一次次冲进火场,直到两个灭火器用尽,又用湿棉被覆盖着火点。当消防车呼啸而至时,他才放下心来,瘫倒在墙根。
“那一刻,我理解了革命先烈为保护群众而壮烈牺牲的精神。”吕晓辉说,“当时就一心想着把火扑灭。”
事后,吕晓辉去诊所处理伤情时才发现,右臂两块皮肤都被剜破了,医生根本无法缝合。
低调本色:孝善家风浸润的不凡担当
“小伙子,你救了俺的命,你叫啥?”面对被救老人李忙的连声追问,吕晓辉只留下一句“只要人没事就行”,便骑上电动车悄然离去。
直到救火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李忙及其家人才通过新媒体平台找到他的单位,送去“舍己救人 救火英雄”的锦旗。
“右手做的好事不让左手知道。”这是吕晓辉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妻海洁说,丈夫从未主动提过救火的事,甚至单位发放1.5万元奖金时,他还建议将部分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在家人眼中,吕晓辉的善良与担当早已融入日常。父亲因脑梗瘫痪在床10余年,吕晓辉晚上定4个闹钟——晚上10时50分,次日凌晨1时、2时45分、4时45分,准时起床为父亲翻身,十余年如一日。父亲皮肤完好,从未生过褥疮。妻子的奶奶生病,他尽心尽力陪护两年,直至老人安详离世。
“他话不多,但心里装着家,还有一副热心肠。”海洁说。
今年5月,吕晓辉携家人到南阳探亲时,偶至一处乡间老房屋。闲聊间得知,房屋主人因家中变故,变卖城市房产还债后,资产所剩无几,返乡生活。虽家中简陋,但夫妻二人待人热情,还搬出大西瓜给吕晓辉一行人吃。吕晓辉心中感激,回家后为他们购买了一台冰箱。
大风天,吕晓辉会守候摇摇欲坠的灯杆直至修缮完成,避免伤人;超市购物时,发现收银员少收了钱,他会主动返回补钱;看到拾荒者,他主动把纸箱和瓶子整理好放在门口;偶遇失恋寻短见的女孩,他耐心开导对方到凌晨3点,并将其安全送到火车站……
精神传承:从“中国好人”到群体力量
“责任和担当,从来都不是挂在嘴边的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7月25日,在平顶山博物馆的典型事迹宣讲现场,吕晓辉的话引发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吕晓辉六进火海救出老人的义举,生动诠释了临危不惧的担当与科学施救的智慧。”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禹保卫说。
为放大“中国好人”的示范效应,该公司将通过举办事迹分享会、组织榜样座谈等,引导全体员工从吕晓辉的事迹中汲取勇气与力量,让见义勇为的精神在公司生根发芽。
多年来,平顶山市高度重视模范选树培育与宣传学习推荐工作,致力于挖掘和弘扬身边的正能量,一大批深受群众认可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崇德向善、见贤思齐。63.6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乡村,4032支志愿服务队伍遍布城乡,5000余位“鹰城大妈”热心奉献,成为城市中的亮丽风景线。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平顶山不断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迈进。
从火海逆行到孝善传家,从爱岗敬业到成为精神标杆,吕晓辉们以朴素的善良、无畏的勇气,书写着新时代的凡人史诗,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曹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