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社会与法 > 正文 >

河南南阳市以地方立法促进基层善治

  • 2025年08月29日 09:47
  • 来源:南阳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原标题:把准立法“小切口”书写治理“大文章”——南阳市以地方立法促进基层善治

  迎来新学期,高一新生袁轩既紧张又兴奋:“高中要住校了,父母说,食堂饭菜非常好,他们很放心。”孩子在校饮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心头事。

  8月25日,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南阳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已由南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6月26日审议通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7月31日审查批准,自9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省首例立法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的法规,将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自2015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已颁布实施16部条例。

  服务中心大局

  让立法更好赋能高水平治理

  8月的南阳,绿意正酣。当晨光吻过白河的涟漪时,一群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家在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用镜头书写着动人的诗行。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群群水鸟或悠然游弋,或自由翱翔,构成和谐生态画卷。镜头里的白河胜景,是一场生态保护的视觉盛宴。

  “白河作为南阳的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市林业局副局长闫庆伟说。2017年,《白河水系水环境保护条例》施行,这片流域的生态故事展开新的篇章。《条例》从立项、出台、修正等方面,历经4次审议,充分体现了南阳市对核心生态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极度审慎。《条例》实施后,违规违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南阳市既是生态敏感区也是生态富集区。为织密织牢生态保护“法治网”,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功能定位,坚持立法先行,强化系统观念,制定生态领域专项法规6部,涵盖山、水、林、草、气等多个自然系统,初步形成立体化、系统性、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为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

  与民意同步,与时代同向,与改革同频,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立法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为企业发展培厚“沃土”,《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立法层面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法律遵循;服务保障现代行业体系建设,《南阳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将工业用地控制线分为“一级控制线、二级控制线”分级管控,为全市工业用地“划红线”,像保护生态资源一样确保工业用地规模;聚焦城市环境立法,《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细化城市环境管理的具体职责,推动了市容市貌的整体提升。

  地方立法在提升南阳市依法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22—2023上半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南阳位居全省第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营商环境建设先进省辖市”,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获全省立法工作先进单位表彰。

  聚焦民心所向

  让人大监督更好回应民生关切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社情民心。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让立法真正发挥惠民利民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市教育局与卧龙区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正式将位于滨河大道与躬耕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新建学校命名为“南阳市躬耕路第一小学校”。该学校规划占地约49.3亩,投资1.52亿元,设计为24班规模,拟引入市直名校资源联合办学。附近居民一致盛赞:“《南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规范教育用地规划和学校配建主体责任,解决了居民普遍关注的学位配套问题,保障了居民的教育权益。”

  广纳民意、对症下药,2021年1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市规划局、教育局参与,通过基层调研、蹲点调研、立法辩论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在查清立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摸透立法涉及的重点难点后,起草《南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以“小切口”立法彰显民生温度、解决发展难题,制定“严标尺”提升立法规范化水平。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王向上介绍:“《条例》科学、务实、管用,实施5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让千家万户在教育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南阳市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南阳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南阳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等一部部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相继实施,及时关注和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运用法治方式推动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铁红表示,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各有关部门,坚持“良法善治”理念,创新地方立法机制,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民生视角促进社会和谐,为提升城市品质和民生福祉提供了法治保障。

  筑牢法治根基

  让良法善治赋能高质量发展

  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回望十年立法路,南阳成果远不止于16部法规的数字叠加,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优化法治供给、提高立法质量、强化法律监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凝聚强大合力,以法治之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

  法为纲,德为魂。2021年7月1日,《南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南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出台,填补了南阳市文明行为促进领域的立法空白,标志着南阳市文明建设工作从‘道德倡导’迈向‘法治规范’,为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市民公共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提供坚实保障。”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马蔼玲表示。《条例》实施以来,示范引领效应持续释放,我市有3人上榜全国道德模范、8人提名,110人和1个集体荣登“中国好人榜”,4人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6户居民获评全国文明家庭,竞相涌现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汇聚起磅礴正能量;营造全民守法氛围,“我来讲文明”实践活动累计开展3000余场,常态化宣传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

  立法筑牢社会治理制度基石、立法厚植生态文明底色、立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到更好服务发展大局,一次次创制性立法实践,凸显了我市在地方立法中的首创性、示范性,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自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本地特点和基层治理需要,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积极构建和践行“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立法格局,突出“小切口”立良法,力求保善治“真管用”,南阳以十年之功、16部良法之力,书写了以法治促发展、保民生、护生态的动人篇章。

  为检验立法效能,监督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运用执法检查、听取法规执行情况报告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推动地方性法规落地落实,切实提升法规实施监督的刚性与实效。

  坚实的法治基石,凝聚着群众智慧,回应着市民期盼,支撑着南阳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记者 柏伴雪 石张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