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社会与法 > 正文 >

韩宝杰:20年匠心谋创新 刀尖“起舞”制精品

  • 2025年08月17日 10:38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17日电 (李海珠)“作为深耕一线的技术工人,从年轻学徒进厂跟着老师傅学,到现在成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20年来,我坚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创新为宗旨、传承为使命,带领着年轻工人不断攻关,转化成果创新。”2023年郑州市五一劳动模范、郑州三磨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磨超硬)加工中心技师韩宝杰如是说。

图为韩宝杰在接受采访。李海珠 摄

  8月15日,由郑州市总工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办,郑州高新区总工会、河南省超硬材料协会承办的“匠心传承 豫见璀璨”主流媒体系列采访活动走进三磨超硬,与工匠话创新,感受超硬材料产业技术的迭代升级。

  据介绍,三磨超硬是国机金刚石(河南)有限公司直接管理的重要成员企业,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超硬材料磨具、精密特材的产业化平台,该公司生产的超硬材料及制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工模具、齿轮、轴承、光伏、航空航天等领域零部件的加工,多款产品解决了我国高端磨具长期依赖进口和精密加工工具技术问题。

  “我所理解的创新,就是利用专业知识推动新质生产力,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韩宝杰在谈及自身的技术成长之路时表示,创新需要不断去学习、去积累新的知识,也要有敢闯、执着的精神。

  20年前,韩宝杰作为学徒进入公司,从事数控加工工作。当时的带教师傅便反复叮嘱他,“要想提高技能,必须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从那时起,韩宝杰便养成了“上班学习、下班复盘”的习惯,并先后自学机械设计、三维软件编程等知识,这些知识帮助他在工作上持续创新。截至目前,他在技术和数控领域突破难点80余项、工装夹具创新40余项,以言传身教影响着工作室的年轻工人,将工匠精神具象化。

图为韩宝杰参与改进的超硬磨具高精度车削加工生产线。钱灌文 摄

  “积累经验是知识的来源之一,具有问题意识也是增长知识的关键。”韩宝杰表示,在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自己都会去想“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不是有更优化的方式方法?”“我们能否对这个生产环节进行一个技术升级?”……久而久之,创新意识被韩宝杰深深烙印在他所负责的各个生产环节。这种创新精神,也为日后韩宝杰成长为“劳模”工匠夯实了基础。

  如今的生产线上,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成为企业升级迭代的“代言人”。韩宝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的两年来,年轻的技术工人占据50%。每每看到他们活跃在技术攻关一线,韩宝杰感慨万千。“年轻人活力满满,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在技术研发上有很好的主观能动性,很多新机器新设备上手很快。”韩宝杰认为,新老结合,优势互补,要把技能和创新精神传承下去,为行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谈及技术工人成长的外部路径,韩宝杰坦言,“其成长也离不开郑州高新区总工会提供的各项支持与保障”。据了解,郑州高新区总工会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惠服务体系,面向辖区内企业及职工精准施策。如,提供产改补贴,支持企业推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落实“人人持证”目标,助力职工提升技能素质;搭建创新创效平台,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

  “这些举措不仅维护了职工权益、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我们劳模工作室的发展提供动能,使我们顺畅地步入发展快道。”韩宝杰称,希望未来郑州高新区总工会能够为更多的优秀劳模工作室“牵线搭桥”,增加其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此带动更多产业工人的创新发展。(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