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1日电 近年来,新乡长垣市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以“枫桥式”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基层司法行政前沿阵地,在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做好基层党委政府“法治参谋”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让“枫桥经验”成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金字招牌”。

“我们在开展常态化矛盾调解的同时,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与恼里派出所、法庭开展‘警情+调解’联动共治工作,推动实现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做到提前预防、及早介入、及时化解,持续擦亮恼里平安底色。”日前,长垣市恼里司法所所长庞磊介绍说。
恼里司法所作为“河南省枫桥式司法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常态化指导服务恼里镇3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包含1个镇调委会、30个村级调委会以及3个企业调委会,共有调解员149名,专职调解员2名。同时和“一村(格)一警”双向派驻、联调联动,派出所接警中发现的一般民间纠纷交司法所调解,司法所在调解中获取的涉稳矛盾线索联系派出所介入。对于复杂疑难问题,采取调解员见面、律师远程视频咨询等形式开展矛盾联调、问题联治。2023年,恼里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13件,调解成功率98.8%。
恼里司法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只是长垣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一个缩影。
为强化排查矛盾纠纷线索,抓牢调解源头治理,长垣市着力推进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在全市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635个,配备调解员2690名,实现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各乡镇(街道)配备29名专职调解员,建立在册专家10名的市级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化解专家库,成立涉企调解室,推动“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人民调解队伍”的深度融合,包村干警、村居法律顾问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将自身掌握的专业法律知识融入调解当中,起到“调解+普法”的双重作用。常态化开展纠纷排查,村(社区)每天开展一次排查,乡镇(街道)每周开展一次排查,确保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全覆盖,不留死角盲区。在“春节”“两会”、国庆等特殊时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将矛盾纠纷排准、排全、排到位。针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房屋宅基地、讨薪讨债等常见、多发、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开展常态化排查,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调解。
此外,长垣市通过畅通线上渠道、打造调解平台、定期研判预警等方式多渠道筑牢调解防线。以“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为牵引,基于“长垣普法”微信公众号搭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掌上服务大厅”,实现人民调解“掌上办”“指尖办”。在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人民调解中心,各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各村(社区)调委会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有机结合。借助信息化建设平台,完成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各乡镇(街道)的远程视频对接。通过在线咨询、视频调解、网上调解,零距离、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调解服务。借助大数据信息研判优势,每月对全市矛盾纠纷类型、特点、规律进行分析研判,主动向党委政府提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研判报告,为党委、政府统筹管理、态势感知、资源调配、决策部署等提供重要依据。
为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长垣市强化宣传引导,前移调解关口。以“调普结合、协同作战”为理念,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在开展送法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的同时,向群众宣传人民调解法律知识和人民调解工作。在调解案件时,注重将法律政策宣传融入调解过程,以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群、影响一片的效果。还主动与报刊、网站、公众号等媒体合作,积极投稿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动态和优秀调解案例,引导群众通过调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长垣市有关方面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做好“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同时,强力推进“智慧调解”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智慧化水平,持续推动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李俊彦/文 张雪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