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27日电 “被盗的三轮车是申诉人贷款买的,车被偷了,生活来源断了,贷款也还不上,家庭生活确实有困难,最好能落实司法救助。”11月,在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六位一体”综治中心召开的公开听证会上,人大代表、乡贤和焦店镇郏山阳村两委干部受邀作为听证员对一起农用三轮车被盗引发的申诉案件充分发表意见。

延伸检察触角,创设法律监督“工作站”
为真正发挥法律监督工作站的“窗口”和“前哨”作用,方便群众向检察机关反映情况,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下称新华区检察院)组织专班实地深入焦店镇开展蹲点调研,于11月初,在焦店镇“六位一体”综治中心设立了法律监督工作站,指定3名员额检察官轮班到法律监督工作站开展工作,定期为来访群众面对面提供法律咨询,点对点开展法律服务。
新华区检察院还聘请了焦店镇10村47人的“一贤四老”(乡贤、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和“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法律监督联络员,协同村两委干部,与检察机关进行信息互通。同时,该院与区司法局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符合刑事和解、检察促和的案件,依托人民调解组织和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将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员额检察官纳入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促进当事人和解息诉,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真正将检察服务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接访工作的供求精准匹配和高效对接。
明确职能定位,找准服务群众“着力点”
今年9月,罗某经营的烧烤夜市摊位因噪声超标被城管部门罚款。罗某认为城管部门罚款过重,遂申请行政复议,并向法律监督工作站反应了该情况。新华区检察院按照检调联合化解机制,由行政检察组牵头解决该案争议化解工作,并和城管部门沟通案件细节,在综合考量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社会效果等因素后,最终促成罗某进一步优化经营,城管部门依法对罗某降低罚款数额,罗某撤回了复议申请。
“通过释法说理、政策解读、情绪疏导等方式,把法讲明、把理讲透,解开当事人心结,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新华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赵辉说。
焦店镇属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经济相对活跃,基层社会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针对焦店镇的区位属性,新华区检察院通过分析研判,将工作重点放在民事支持起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公益诉讼监督、未成年人检察监督、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检察促和等方面,更好、更高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群众对司法办案满意度。
丰富宣传方式,架起检民联系“连心桥”
在焦店镇“六位一体”综治中心,群众们随处可见检察工作宣传版面,新华区检察院结合焦店镇基层治理工作实际,将民事支持起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公益诉讼监督、未成年人检察监督、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检察促和等方面的工作分别制作工作流程图和图解说明,结合“六位一体”综治中心的功能设置,将工作职能图解分别融入综合协调室、群众接待室、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矫正室、普法教育培训室,内容简单明了,群众一看就懂。
针对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民间借贷案件、养老诈骗、弱势群体保护等群众身边多发易发案件,该院制定宣传方案,精心组织普法宣讲,开展带案普法、以案释法和“订单式普法”。同时,充分发挥“一贤四老”“两代表一委员”的“联络员”和“宣传员”作用,将制作的检察工作宣传册和普法宣传单通过联络员和宣传员分发给群众,并向本村群众义务宣讲,扩大检察机关的社会认知度,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把检察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前端。目前,“一贤四老”“两代表一委员”收集反馈信息20余条,经研判,有3件正在调查核实中;入村开展带案普法、“订单式”普法4场,现场解答群众咨询30余条,受教育群众2000余人次。
“接下来,新华区检察院将不断探索检察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举措,充分借助‘法律监督服务站’,将“四大检察”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以实干开路、以实绩实效为评判标准,在‘务实、做实、落实’上下功夫,最大限度追求案结、事了、人和,确保乡村社区和谐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新华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弘军说。(马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