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全球首个甲骨文智能体在河南安阳发布

  • 2025年10月31日 11:09
  • 来源:新华社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新华社郑州10月30日电 (记者 袁月明)10月29日,由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等共同研发的甲骨文智能体“殷契行止”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专为甲骨文研究场景打造的AI智能体。

这是甲骨文智能体“殷契行止”发布现场。新华社发
这是甲骨文智能体“殷契行止”发布现场。新华社发

  据了解,该智能体面向专家与公众免费提供“双端服务”:在专业端,甲骨文AI协同平台为古文字研究者提供智能识别、比对与检索工具,助力研究效率提升;在公众端,用户可以通过“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获取甲骨文相关的趣味知识,让古文字“活”在掌心。

  “该智能体接入了DeepSeek、腾讯混元两个主模型,以及近10个辅模型。用户只需上传一张甲骨图片,AI即可完成文字识别、释义查询、文献溯源和数字摹本生成等。”研发人员贾鹤说。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近年来,多方联合发起的“数字甲骨共创计划”持续推进,已在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建设、智能辅助破译算法研发、流失甲骨数字回归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截至目前,我们已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包含143万个甲骨文字形数据、1.5万片甲骨多模态数据、3000篇研究文献等。”据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基于这些数据开展的“人机协同”研究,已为10多个未考释甲骨文字提供了破译线索。

  此外,“数字甲骨共创计划”也已完成1525片甲骨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其中以数字化形式“回归”的流失海外的甲骨达950片。

  “目前,我国甲骨文研究已逐步形成文理结合、甲骨文学者与计算机学者跨学科人才集聚、产学研结合协同攻关的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研究专家宋镇豪指出,甲骨文数字化正从“技术突破”走向“成果落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