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持续向绿向新 河南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2025年10月22日 10:22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10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这五年,全省上下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清洁能源提速发展

  一方面,河南加快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能源结构持续向绿向新。

  “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超过8700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55%,是‘十三五’末的2.6倍以上,贡献了‘十四五’以来90%以上的新增电力装机。”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勇刚介绍,预计到2025年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超过8800万千瓦,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突破1400亿千瓦时,绿电占比接近40%。

  能源开发利用结构更加优化。全省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比2020年提升约7个百分点。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超过35%。全省地热能供暖面积突破1.3亿平方米,居全国第3位;郑汴洛濮氢走廊基本建成,投用加氢站49座,氢能汽车2808辆。

  煤炭绿色开采方面,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永民介绍,我省高标准建成一批绿色矿山,覆岩离层注浆充填、矸石不升井、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逐步推广,煤矸石、矿井水等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推广实施矿井瓦斯全过程抽采,瓦斯抽采、利用量连年增长,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变废为宝”,增加了清洁能源供给。

  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电网是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枢纽平台。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远介绍,“十四五”以来,我省电网投资年均超过300亿元,建成投运驻马店—武汉、南阳—荆门等3回特高压交流线路,全省形成“三交两直”特高压电网供电格局;加快建设豫西—豫中等500千伏主网架优化工程,全省新增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1.2万公里、变电容量6000万千伏安,电网互济能力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等核心指标提前3年实现国家要求的中西部地区2025年规划目标。

  油气管网设施加速建设,油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范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省依托西气东输、榆济线等国家干线,实施一批省内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建成周口—漯河、濮阳—鹤壁、开封—周口、周口—柘城等输气管道,油气管道总里程比“十三五”末增加1300多公里,全省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油气资源供应保障基础更加坚实。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围绕建立清洁能源为主、多能互补、产销协同的分布式能源体系,河南全面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拓展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场景,构建以大电网为支撑、微电网为支点的新型电网形态,为全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了“河南方案”。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介绍,目前全省已累计实施源网荷储项目622个,总投资约556亿元,新增光伏、风电总装机850万千瓦,新增水电装机1.1万千瓦,新增储能装机约230万千瓦,新增配电线路4346公里,新增配电容量555万千伏安,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促进绿电消纳148亿千瓦时,减少用电成本近30亿元,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扩大有效投资、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引导改革红利向用户传导,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合理收益。“发电侧、用电侧用户全部参与市场,12家独立储能用户直接参与交易,目前已实现电力经营主体‘全覆盖’。”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吴加新说,现货市场开启后,通过竞争形成反映电力在时间和空间上供需关系的市场价格。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经营主体主动参与电网调节,现货市场起到了“保供应、稳价格、促消纳”作用。(记者 宋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