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26日电 (张楠)对于拥有2700多万教育人口、占全国总量逾8%的河南而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何以筑基?9月2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展现五年以来河南“全链条”教育事业的发展答卷。
基础教育夯实普惠公平起点
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政策的落地,是河南迈向教育普惠的新步伐。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别荣海会上指出:“按照国家部署,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目前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预拨10亿元,支持市县落实政策。”
公开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河南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扩充43万余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刘林亚介绍,通过“增容量”与“优布局”并重,河南不仅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7万个,改善70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更着力优化城乡教育布局。
“推动农村寄宿制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寄宿制中学向县城所在地集中,学位保障更加有力,结构布局更趋合理。”刘林亚说。
高教职教“双轮驱动”建设教育强省
“‘十四五’成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自锋介绍,河南高校总数达178所,在校生320.3万人,毛入学率接近60%,较“十三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本科院校增至62所,冠名“大学”的高校增至13所,填补了艺术、体育类本科空白。
“河南超常规安排130亿元建设经费,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建。”朱自锋说,郑州大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河南大学连续5年在自然、科学等正刊发表高能级创新成果。“双一流”创建高校的7个学科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获批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在载流摩擦学、粮油储藏与加工等特色领域稳居前列。
职业教育则瞄准与产业的“共生共长”,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强表示,该省高职学校新增专业点2893个,撤销2027个,专业结构与产业匹配度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职教领域的产教融合平台更加高效。譬如,建设了235个“工匠实验室”;成立20个实体化职教集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职教品牌享誉海内外;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构建
新高考平稳落地是河南“十四五”教育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河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董学胜表示,今年河南新高考实现了“首考必成”,标志着“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基本建立,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新机制。
在河南这个教育大省,“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疾得到有效扭转。“双减”工作深入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属地招生”“公民同招”全面落实,基础教育生态发生深刻变革。
谈及加快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别荣海提到,河南省新增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3个,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零突破。打造“大河工坊”职教出海品牌,高校境外办学机构达19个,“河南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
人才红利赋能区域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河南财政教育支出持续保持全省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实现了“两个只增不减”。扎实投入下的获得感,是河南省教育人口2717.75万,占全国8.26%;各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全面提升;累计落实学生资助资金968.35亿元,惠及7406.01万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五年来,河南高校向社会输送了420万高校毕业生,理工农医类人才占比显著提升,为区域发展注入持续人才活水。别荣海表示,社会和产业有需求,高校有服务,这已成为河南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实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