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解码河南科技"新名词":创新实践勾勒发展新轨迹

  • 2025年06月30日 09:45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解码河南科技“新名词”

  “揭榜挂帅”“PI制”“赛马制”“科技服务综合体”“创新联合体”“科技副总”……近年来,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科技新名词如繁星闪耀,勾勒出河南向创新型经济强省跃迁的轨迹。

  新名词折射新观念,新观念引导新探索。在这些名词的背后,揭示了河南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机制改革、产学研融合等诸多领域的突破性实践,展现着中原科技创新的“方法论革命”。

  揭榜挂帅PI制赛马制

  集中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密码

  盛夏的炽热,抵不过龙门实验室里迸发的创新激情。

  “这个月我们刚拿下两个大项目。”龙门实验室副主任马明星的介绍中难掩兴奋,在6月15日发布的2025年河南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中,龙门实验室成功揭榜2个,实现了省实验室牵头参与“揭榜挂帅”项目“零的突破”。

  其中,“煤矿综采核心装备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由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榜,龙门实验室牵头揭榜。

  “当前在我国煤矿‘两巷起底’‘末采清煤’等关键环节,仍存在大量高风险、强体力作业,成为导致行业尚未实现本质安全的‘痛点’。我们发榜,就是要邀请有能力的科研单位出马,帮助我们系统攻关‘多工况煤矿机器人研发’等关键技术,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高端装备国产化。”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

  “我们敢于揭榜,是因为这个项目可以发挥实验室在智能制造、机器人系统集成与AI算法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马明星表示,按照揭榜目标,实验室将牵头打造井下智能作业集成平台,力争实现智慧工厂物流调度效率提升20%以上,设备综合效率提高15%以上,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0%以上,加快推动我国综采工作面装备向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揭榜挂帅”,指的是以重大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由需求方公开张榜发布关键技术难题,通过“悬赏”机制整合资源和选贤任能的新机制。

  “通过推动这一机制,可以有效破除资质门槛,强化有组织科研,探索构建‘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的协同机制,提高科技攻关能力和攻关效率。”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年以来,我省常态化滚动实施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目前首批已立项支持5个项目。

  与“揭榜挂帅”相匹配的,还有“PI制”“赛马制”。

  “PI制”即首席科学家制,自2021年以来,省科技厅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实行PI制,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研究方案、技术路线调整自主权,强化首席专家责任。

  河南省科学院将“PI制”列入《河南省科学院章程》,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勇闯科学“无人区”。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余龙表示,这种制度意味着PI可以直接确定科研方向,在经费保障、实验条件、人才配备上拥有更多便利,能更好地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赛马制”则是政府针对同一个重大研发任务,选择两个及以上优势主体以不同的技术路线并行攻关、动态竞争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2022年以来,我省已围绕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汽车轻量化结构材料、常见慢性病数字化技术与应用等三个领域方向,累计对6项重大科技专项实行“赛马制”予以支持。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实现重大进展。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我省将聚焦产业创新需求,大力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优化“揭榜挂帅”机制,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科技硬实力、硬核支撑力。

  科技服务综合体赋权改革备案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破冰利器

  “过去,我们申报项目主要是关注通知,有不懂的地方只能找人问。现在有了科技服务综合体,科技管理部门会为我们开展全方位指导!”中科(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王欣刚兴奋地说。

  王欣刚介绍,该研究院申报中原英才计划、洛阳市科技领军人才等项目后,很快就接到洛阳市科技局推送的信息,工作人员对申报要点进行了“一对一”讲解。“这就相当于你下了单,它给你找客服,非常有针对性”。

  “为了破解创新主体需求与创新资源配置不对称的问题,2023年,我们推出了河南省科技服务综合体信息管理平台。”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各类创新主体通过平台反映问题、需求后,相关科技管理部门会迅速响应,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服务。

  自2023年10月起,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在全省全面“铺网”推行,截至目前共征集省市县三级创新要素需求6.07万项,办结6.03万项,办结率99.3%,形成了需求“常态化”汇聚、供需“精准化”对接、资源“一体化”配置、服务“体系化”布局的创新服务机制。

  而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中,“赋权改革”这一新名词已成为我省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改革成功“破冰”的关键词。

  “过去常有这样的实例,某高校的老师带团队研发出一项高价值科技成果,但由于是职务成果,在推向成果交易市场转化时就遇到了权益归属方面的障碍。”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有关负责同志解释。

  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以下简称“赋权改革”),并配套开展了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改革。

  其中,“赋权改革”就是要帮助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扫清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解决科研人员“不想转”的问题;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改革则是从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上为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专用通道”,解决高校院所“不敢转”的难题。

  郑州大学的改革成绩单最具说服力:2021年5月前,该校转化合同仅67项,合同总额2768万元;自2021年5月入选全省赋权改革试点单位至今,合同数激增至225项,总金额达3.92亿元,以同比增长236%的跃升曲线,印证着制度创新释放的澎湃动能。

  “备案制”指的是科研单位将科研活动的相关信息向有关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和报备,以便相关部门掌握科研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截至目前,省科技厅已对省实验室申请备案的59个重大创新项目纳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新名词背后代表的体制机制改革新举措,正如同一把破冰之斧,劈开束缚创新的旧有藩篱,为奔涌向前的创新浪潮指明方向。

  科技副总创新联合体概念验证

  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

  “引进一位‘科技副总’,短短半年就让我们企业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6月26日,河南君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友数字”)董事长徐延军谈及科技副总雷兵时,言语间满是赞叹。

  过去需要2个人耗费1周时间完成的专业调查报告,经由雷兵带领团队开发的大语言模型应用产品处理,如今5~10分钟就能搞定,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让企业业务架构实现革命性升级。

  这样的“智变”故事,正由我省首批626名“科技副总”共同书写:郑州大学刘文涛教授创新循环技术,引领银金达集团绿色产业集群发展,年新增产值超5000万元;安阳工学院冯国超博士攻克轻量化制造难题,助河南凤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成本直降20%;信阳农林学院何书海教授破解环保与效益难题,让潢川县鹏升畜产品有限公司成为行业绿色转型标杆……

  “选聘‘科技副总’,就是要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把企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派到企业去,把创新链建在产业链上、把人才链嵌入产业链中。”省科技厅科技企业与现代服务业科技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科技副总”机制,我省首次在省级层面系统性打通了高校院所与企业的“身份隔离墙”。

  同样致力于打破产学研壁垒,重塑协同创新模式的,还有“概念验证”和“中试基地”。

  前者,就是将创新概念和早期科技成果转化为可初步显现其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产品、服务、系统)雏形,可有效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后者,则聚焦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发力,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实现“神奇一跃”的关键跳板。当前,我省正加速构建“概念验证+中试基地”的转化矩阵,打造贯通研发到市场的“超级接口”。

  实现协同创新需要集群作战,河南的创新词典中又增加了“创新联合体”一词。由行业龙头牵头,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及上下游企业组建的“创新舰队”,正形成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强大合力。目前,全省已认定39家创新联合体,它们如同39台强劲的创新发动机,驱动着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跃升。

  当“揭榜挂帅”的号角响彻中原,当“科技服务综合体”架起政产学研“连心桥”,当“科技副总”的身影活跃在生产一线,这些科技新词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作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上的效率革命;从制度创新的破冰突围,到产业生态的体系重构,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河南,正以昂扬之姿奔向未来。(记者 尹江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