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 河南践行"两高四着力"

  • 2025年06月20日 09:40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

  ——河南践行“两高四着力”系列述评之四

 6月17日,许昌市区,古老的护城河内,清风荷韵,舫船悠悠。吕超峰 吕科 摄
6月17日,许昌市区,古老的护城河内,清风荷韵,舫船悠悠。吕超峰 吕科 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正源源不断地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人们在文化旅游盛宴中,深切感受到“诗和远方”的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要求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点亮未来。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全省上下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璀璨星光汇聚成照亮中原大地的时代光芒。

  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新光彩

  6月14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联合打造的《沿着中原大遗址走廊寻国宝》大型直播活动引爆网络。

  当天,网友们跟随直播镜头“穿越”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殷墟博物馆、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沉浸式触摸中华五千年文明脉动,寻找“何以中国”的历史答案,纷纷点赞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史长河,在中原大地留下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生动诠释了河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主根主脉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将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河南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注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水平,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和传播,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我省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动“河南四个分时期专题历史文化研究项目”,累计55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6月14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同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河南省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至此,我省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8家。

  6月17日,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让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成为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支撑和重中之重。

  河南日报社重磅推出的“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报道,综合运用图文、海报、短视频、直播、互动游戏等形式,讲好甲骨文故事,致力于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河南文旅新名片。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赓续文脉传承。这不仅是我们奋勇争先的底气,更是河南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动力。

  深耕中原大地文化“基因库”

  惊险刺激的大跳台,技巧与艺术结合的手球,幽默诙谐的魔术表演……河南省杂技集团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为创作背景打造的大型红色杂技剧《进攻令》惊艳亮相,融合大跳板、柔术、高空钢丝等10余项传统杂技技艺,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内涵与强大的感染力。

  “这部作品将革命历史故事以杂技剧的形式展现,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创新。”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说。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创造。全省文艺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聚焦“省之要者”,深耕中原大地文化“基因库”,创作出一批展现中原特色、拥抱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

  豫剧《大河安澜》、曲剧《鲁镇》、网络文艺《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方言话剧《老家》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豫剧《张良》《妇好》、曲剧《雪绒花开》、京剧《大河归流》等重点剧目亮相舞台……一批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彰显出河南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的良好态势,有力提升了河南文化的影响力。

  好的文艺作品应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9500万人次参与!这是2024年全省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的成绩单。

  在河南,老百姓在家门口不仅能感受豫剧、曲剧、越调等戏曲的魅力,还能欣赏到世界经典歌剧《茶花女》的动人爱情故事,也可以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中品味高雅艺术,还可以在茅盾文学奖作家刘震云的讲座中感悟文学的诗意……

  不仅要让群众共享文化之美,更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非遗焕新购物月”、“非遗进景区”、非遗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科技赋能、年轻化传播等方式,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激发消费活力

  为提前锁定暑期客源,日前全省文旅数智综合服务平台“一机游河南”正式启动“青春起航·惠游河南”专项文旅补贴活动。通过一部手机预订、一键式预约,就能定制性价比超高的旅程,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这也正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消费的生动体现。

  河南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针对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需求,精准把握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大力推动文旅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涌现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宝泉、万岁山、洛邑古城等一批旅游新地标和热门打卡地。

  河南文旅对广大游客的吸引力,在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得到了有力印证:全省接待游客1511.6万人次、旅游收入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3%,实现文旅市场量质齐升。

  在河南,文旅产业可以很“沉浸”,让历史和文化“触手可及”。

  做强文旅演艺精品。洛阳洛邑古城的“天女散花”火遍全国,曹植在《洛神赋》里对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描述跃然眼前;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迎来年度重磅更新,4部全新剧目集中公演,观众在这片土地上与戏剧共生共长……通过创新体验模式,着力做强文旅演艺,各地推动优秀文艺精品进景区,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参与、可互动的沉浸式场景。

  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红砖烟囱、复古储皂罐、工业风打卡墙,走进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在河南,像这样经过“微改造、精提升”的街区有很多,它们与城市和谐共生,“烟火气”和“年轻态”并存,展现出历史和民生交融的动人场景。

  目前,河南已拥有7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56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形成“国家级引领、省级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新改造,植入新业态,打造“漫步式”文旅消费场景。

  以资源禀赋构筑竞争高地,以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河南厚植文化优势,在做好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繁荣文艺创作,提升文旅产业能级,不断开创文化繁荣兴盛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记者 张体义 杜军 张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