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抗旱浇麦进行时丨专家呼吁抢抓灌溉浇麦窗口期

  • 2025年04月14日 10:27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原标题:大风致全省近五成气象观测站麦田表层土壤出现缺墒 抢抓灌溉浇麦窗口期

当前,小麦正值抽穗扬花关键期,针对当前干旱无雨,襄城县库庄镇金刘社区群众积极抗旱浇麦。吕超峰 刘喜芳 摄
当前,小麦正值抽穗扬花关键期,针对当前干旱无雨,襄城县库庄镇金刘社区群众积极抗旱浇麦。吕超峰 刘喜芳 摄

  4月11日起,我省遭遇持续性强风天气,全省大部出现8级到10级阵风,部分县市11级到13级,最大风力达15级,4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最大风速达到或突破4月历史同期极值。伴随大风而来的土壤失墒问题,让处于关键生长期的冬小麦面临考验。据气象部门监测,当前全省近五成气象观测站麦田表层土壤已出现缺墒,农业专家呼吁农户抓紧灌溉浇麦。

  成因:东北冷涡主导极端大风

  “此次大风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平均风力大、极端性强的特点。”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文明说。13日17时,省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预计13日至14日中西部阵风可达8级,局地11级。

  此次强风的直接推手是活跃的东北冷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子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东北冷涡是高空旋转的冷空气系统,常引发强对流天气。4月以来,西北太平洋上的强大高压带将极地涡旋推向北冰洋新地岛,其波动能量向东传播,与高空槽系统共同作用,导致东北冷涡强度偏强、位置偏南,从而引发我国多地出现大风降温。

  我省相关专家介绍,尽管春季冷涡活动常见,但此次强度和影响范围属近年来罕见。

  影响:土壤失墒加剧

  大风叠加降水偏少,导致土壤失墒加剧。目前,全省近五成气象观测站麦田表层土壤缺墒,豫北、豫西部分地块旱情显现。

  据13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全省气象观测站干旱比例达49%;信阳、南阳、漯河及洛阳4市的气象观测站干旱比例超过六成。

  我省农业气象专家指出,当前冬小麦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需水量增大。持续干旱可能导致小麦蚜虫等虫害滋生,加之前期大风可能损伤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此外,设施农业如大棚等也面临损毁风险,需加强加固。

  建议:科学管理,抢抓农时

  本周全省无明显降雨,仅18日西部、北部可能出现阵雨。干旱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墒情不足地区需优先灌溉浇麦。

  目前,我省北部、西部和东部大部小麦处于孕穗期,豫中、豫南大部小麦进入抽穗期,信阳局部地方小麦已开花。针对当前小麦生长关键期的干旱与大风叠加影响,我省农业气象专家提出多项应对措施。科学灌溉是首要任务,专家建议农户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尤其需关注进入抽穗期的小麦需水要求,避免干旱导致减产。“旱生虫、湿生病”,持续干旱可能导致以小麦蚜虫为典型的虫害滋生蔓延,进一步危害小麦生长。建议各地密切关注病虫草害发生发展情况,结合叶面喷施药剂进行有效控制。

  在设施农业方面,西部、北部地区需尽快检查并加固大棚等农业设施,防范大风损毁棚膜和骨架,降低灾害损失。

  此次持续性强风天气虽未对小麦造成直接损伤,但表层失墒叠加高温蒸发,可能加剧土壤干旱。专家强调,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灌溉浇麦窗口期紧迫。建议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农户根据苗情和土壤条件灵活调整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干旱影响。

  随着冷涡系统逐渐东移,我省大风天气将逐步减弱,但气象干旱的缓解仍需依赖有效降水或人工灌溉。这场天气过程暴露了极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为后续防灾减灾敲响警钟。(记者 李若凡)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