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关注世界气象日丨河南气象哨兵的“智慧眼”

  • 2025年03月24日 09:23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天象·开封”数智化城市内涝应用场景系统。王梅娟 摄
“天象·开封”数智化城市内涝应用场景系统。王梅娟 摄

  从开封的“智慧排水”到洛阳的“雷达天网”,从郑州的“数值预报”到信阳的“网格响应”,这套立体化防灾体系正以科技为刃、以联动为盾,构筑起守护中原的“气象长城”。

  2024年7月17日,开封市区遭遇1小时80.3毫米的极端暴雨。令人惊叹的是,这场“降水炸弹”袭击前2小时,“天象·开封”系统已发出内涝高风险预警,指导全市泵站提前启动。暴雨过后,街道迅速恢复干爽,这场“雨停地干”的应急响应,正是河南气象防灾体系升级的缩影。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紧扣这一主题,河南正用科技创新重构防灾力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用数据编织起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气象长城”。

  立体监测网:破解灾害“看不见的杀手”

  “过去预报像盲人摸象,现在则有了立体感知的‘气象天眼’。”省气象局局长王鹏祥的比喻揭示了这场变革的核心。2024年,河南新建了4大类561套气象观测设备,构建起陆空天一体化监测网络:嵩山大气本底站追踪全球污染物传输,平顶山风云四号B星直收站实现卫星数据秒级回传,雷达1公里高度覆盖率提升至89.11%。

  在洛阳,5部多波段雷达组成的地市级监测网填补了S波段雷达低空盲区。“相当于给气象灾害装了电子摄像头,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洛阳市气象局负责人说,通过组网协同观测,可快速获取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有效探测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完整精细结构,获取气象目标三维信息,提高预报的精准度和提前量。

  智慧防灾链:从预警到处置的“数智革命”

  由开封市气象局研发的“天象·开封”系统可以说是城市防涝的“超级大脑”。该系统实现气象、城管数据深度融合,接入开封市智慧城管综合运行中心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每10分钟更新一次城区积水模拟图。去年7月的特大暴雨中,该系统提前2小时发布高风险预警,指导开启全市全部泵站,实现了“雨停地干”。更关键的是,其预警响应机制已形成标准化流程:结合雷达数据、实时降雨量和水文模型,自动触发分级响应预案。

  同时,我省不断提升数智预报能力,发展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短临监测预警技术,共有39种预报算法融入全国气象“一朵云”,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强对流预警信号时间提前量达40分钟以上。而在交通领域,3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支撑了高影响路段优化,试点路段交通事故率大幅下降。

  全领域护航:气象服务直击民生痛点

  当极端天气威胁粮食安全时,“气象农事通”小程序为6万名农机手提供精准服务。2024年,省气象局联合8部门出台“三夏”助农政策,发布24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保障小麦及时抢收。开展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防控效益评估,试验地块小麦千粒重提高了1.4克。此外,飞机人工增雨基地投入运12、新舟60等专业飞机,全年增加降水13亿吨。

  能源保供领域同样上演“气象护航”。7大类50余种电网气象风险监测预报产品接入省电网平台,近三年气象原因电网故障率下降了10%。

  创新突围:气象现代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值预报系统的迭代升级是气象服务变革的技术基石。中原RUC数值预报系统将空间分辨率提升至次公里级,0—60天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网格预报技术体系构建起“气候CT”。省级存储容量提升3.2倍,算力扩容45倍,共享6305个行业数据点。这些数字背后,是气象预报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通过融合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等多源数据,河南气象部门建立起短临灾害分钟级预警、中长期趋势智能研判的能力。

  目前,我省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8.78%,公众满意度稳居全国前列。从开封的“智慧排水”到洛阳的“雷达天网”,从郑州的“数值预报”到信阳的“网格响应”,这套立体化防灾体系正以科技为刃、以联动为盾,构筑起守护中原的“气象长城”。(记者 李若凡)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