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河南:科技+产业 未来有未来

  • 2025年02月24日 09:58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今年春晚节目中,一群穿着小红袄的机器人,挥动着手中的红手绢,扭着东北秧歌登上舞台,吸睛无数。而在此前不久,一款来自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AI模型DeepSeek,以足以媲美ChatGPT的性能和比之低得多的成本,引发了美国股市震动。

  精准度和灵活度极高的人形机器人,横空出世吸引全球目光的国产AI大模型……作为今年春节的热门符号,人们在走亲访友间不免谈论起这些新话题,更对科技含量满满的未来充满期待。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这些现象级的科技飞跃,都与未来产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期的河南,如何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唯有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更大程度激发“新质”活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换道领跑。

  作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未来产业正以“明天”的技术锻造“后天”的产业。今年河南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突出未来产业培育”,更大力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创新潮涌的中原大地上,隐藏着哪些关于“未来”的密码?聚焦落实“四高四争先”,河南该如何将未来产业的“技术奇点”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

洛阳SoReal 5G+XR元宇宙未来城科幻乐园运用了众多前沿技术,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洛阳SoReal 5G+XR元宇宙未来城科幻乐园运用了众多前沿技术,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抢占先机,各地争相布局

  人形机器人化身“打工人”,进得了工厂拣零件,也下得了厨房烹饪“满汉全席”;瘫痪十多年的患者,通过无线微创脑机接口就能以意念控制手套外骨骼持握;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空天经济……未来产业已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并逐步进入我们的生产生活。

  何谓未来产业?

  根据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高度依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技术成熟度较低但发展潜能巨大,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高带动力等特征。”在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高亚宾看来,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纵观历史,每一次生产力飞跃,每一次全球经济结构重构,无不由科技革命引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放眼全球,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未来产业重点领域选择、扶持政策举措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美国明确表示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等未来产业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欧盟设立规模高达100亿欧元的欧洲未来基金,致力于对欧盟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领域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英国推出全球人才签证,发放数量将不设上限,吸引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技术人才为英国工作;日本以“超智能社会”为愿景,争当世界领先者实现“机器人革命”。

  回望国内,为了在发展中抢占蓝海,全国多地都提出了布局未来产业的方向——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上海发布“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方案,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广东将围绕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谋划具体产业项目,涵育未来产业市场空间;安徽出台全国首部省级未来产业法规,明确将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有着“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布局6G、机器人、空天科技等九大赛道,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金支持未来产业发展。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这场高质量发展的“竞速跑”中,谁能抢占先机,谁就将赢得未来的主导权。因此,对河南而言,未来产业不仅是区域发展的新焦点、主战场,更是奠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争之地、关键之举。

  竞逐未来,河南底气何在

  2024年9月,一场关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大会在郑州召开。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河南目标长远:到2035年,打造全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实现这样的目标,河南底气何在?

  作为全国最早布局未来产业的省份之一,河南早早提出“换道领跑战略”——目标就是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超前谋划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河南在全国率先启动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培育中原科技城等省级先导区20个,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先后组建27家省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构筑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

  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航天宏图、麒麟合盛等高精尖创新企业扎根中原,前沿新材料、量子计算、空天信息、合成生物等领域一批前沿技术和产业加速落地……一个个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的好消息,不断回响在中原大地上。

  清智(郑州)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智能轻焊机器人化身“钢铁裁缝”,通过搭载视觉跟踪系统实现焊缝位置精确定位后自动焊接,成了焊工老师傅的最强替身;

  存储容量达到100PB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正瞄准前沿产业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和超算算力进行行业应用赋能,成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超级大脑”;

  聚焦解决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电子级新型金属纳米材料“卡脖子”问题,济源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纳米级银包铜,为光伏电池板实现关键材料“少银化”目标;

  成立不足4年的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瞄准全钒液流电池这项新型储能技术不断发力,成为河南唯一掌握全套全钒液流电池生产技术的企业,加速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3GW全钒液流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全国第二总部花落鹤壁科创新城的航天宏图,在打造国内目前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女娲星座”的同时,自主研发生产了多款无人机平台,正构建面向全国的无人机生产与服务体系;

  今年1月,省医学科学院康复医学研究所与郑州安杰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下成果转化协议,预计今年年底前,这款产品将获批投产,让可实现“心灵感应”的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

  产业向“新”,创新攀“高”。近年来,河南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潜力,超前布局未来制造产业、未来信息产业、未来材料产业、未来能源产业、未来空间产业、未来健康产业等,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未来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布局、局部突破的良好态势。

  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实现创造力到生产力的“变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下,各类探索并不少见——

  有的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共同成立“技术研究院”,有的依托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组建创新联合体,有的扎进细分领域进行“链式创新”……虽然叫法不一,聚焦的行业、运行的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指向一个: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更加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意味着要瞄准当前的切实需要进行“靶向”创新,突破“卡脖子”、提升竞争力。

  “随着芯片尺寸的不断缩小和集成度的日益提高,量子与半导体制造的融合正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也是我们团队致力攻克的方向。”河南省科学院激光制造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邢金龙说。

  作为一期入驻中原量子谷的科研院所,团队正聚焦于半导体、新能源、超硬材料、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深入开展激光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产业研究和前沿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将直接助力河南省的汽车制造、光子芯片制造、航空航天热部件精密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为省内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深度融合,意味着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走进中原动力展示大厅,如同进入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机器人博览会。工业3D相机、多模态室外移动机器人控制器、巡检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产品琳琅满目,满满的科技感让人切实体会到,未来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并逐步进入我们的生产生活。

  “我们自研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仅用0.8千瓦时电就能行走134公里,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一个“元老级”的人形机器人旁,中原动力联合创始人兼CEO林杰告诉记者,如今正是具身智能领域发展的风口,作为目前河南唯一具备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能力的创新型公司,中原动力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力量已融入新成立的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有望很快推出一款完全“河南造”的人形机器人。

  发展未来产业,是时不我待的“竞速跑”,更是考验耐力的“马拉松”。我们无比坚定“未来已来”,但也清醒地看到,相对于未来产业发展所需,河南在区域布局、平台搭建、成果转化使用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发展未来产业,赢得产业未来。在这场赢得高质量发展的竞赛中,河南已整装待发。(记者 惠婷 师喆)

  专家观点

  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未来产业

  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高亚宾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河南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开辟新赛道,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集中力量打造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紧抓未来产业技术加快从“实验室”到“通用场景”的产业化大发展趋势,建立持续稳定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持续增强底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供给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集中各类要素资源,发展壮大河南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氢能储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和未来健康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加快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打造未来产业发展载体。聚焦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郑州、安阳、濮阳、周口等4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发挥产业聚集优势和政策优势,全面承接未来产业项目落地,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依托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高新区、经开区,创新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未来产业培育链和未来产业载体链,形成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培育创建梯队。

  大力培育独角兽等科技型创新企业群,做大做强未来产业市场主体。建立动态调整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库,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消费等独角兽企业集中且增长快速的行业领域,系统考虑企业发展所需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出台有针对性政策措施,为潜在独角兽企业进行培育。紧跟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聚焦大模型、量子科技、类脑智能等领域前沿新兴赛道,为潜在独角兽企业成长提供支撑条件。

  依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抢占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和带动区域战略洗牌的关键领域,也是世界各国和国内主要城市竞争的焦点。郑州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正在打造“算力之城”,发展人工智能具有坚实的设施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重点支持郑州抢占人工智能、类脑和仿真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先机,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