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这些河南“亮点”为亚冬会添彩

  • 2025年02月18日 10:48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2月14日晚,随着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国际体育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以32金27银26铜列奖牌榜首位的中国队,最终平了哈萨克斯坦队在2011年亚冬会创下的单届金牌数纪录。在这8天时间里,海内外体育健儿携手奉献了诸多精彩赛事,哈尔滨亚冬会“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回顾这场冰雪之约的精彩历程,记者突然发现有不少中原“亮点”点缀其中,这些河南元素也为本届盛会增添了不少亮丽色彩。

  作为国内各类大型活动开闭幕式上的常客,登封塔沟武校的数十名学员参加了本届亚冬会开闭幕式的演出,其中,开幕式上《驰骋天地间》节目,更被总导演沙晓岚称作整场演出的最大亮点。据了解,为了在节目中以武术形式完美演绎50多种冰雪项目的经典动作,塔沟武校的学员用三个月时间苦练腿部和腰腹核心力量。最终,当少年们身体后仰180度与地面平行定格的那一刻,他们用坚实的功底呈现了开幕式上最震撼的“冰莲花”。

  对于河南功夫小子们的表现,开幕式中篇导演组组长刘晓峰给予了极高评价:“为了体现节俭办赛,这次亚冬会开幕式绝大多数演员都来自黑龙江省内,但最具亮点、难度最大的节目我们还是信任来自河南塔沟武校的团队。这些中原的功夫小子,用自己的拼搏为亚冬会开幕式奉献了河南力量。”

  除了塔沟功夫小子和焦作黄河飞龙团队在开闭幕式上的倾情演出,活跃在亚冬会赛场内外的5875名当地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里,也有河南莘莘学子的身影。从机场抵离服务,到媒体酒店接待,再到赛场观众服务,左曼琪、马怡然和丁一涵等河南籍学子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也不忘展现中原人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次亚冬会志愿者选拔,恰逢我大四考研的关键时期,我一方面积极应对研究生考试,同时也不忘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者选拔。”来自鹤壁的姬家豪是黑龙江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在亚冬会雪上赛区,他也是赛事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一员。“又要读书,又要参加志愿者的各项培训,那段时间真的很累,但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机会,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姬家豪说,今年9月他就要去南京的河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南下求学前,他希望能为生活了4年的哈尔滨做些什么。

  17岁就参军离开家乡商丘的林辉,是本届亚冬会执委会新闻宣传与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在他身上,依然能看到河南人不畏艰辛,敢于迎难而上的品质。“去年12月,当我接到组建亚布力山地新闻宣传与媒体运行指挥中心运行团队的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我带领5名执委会同事白手起家,用时7天,就组建了175人的亚布力山地媒体中心运行团队。”据林辉介绍,面对组队时间短、人员成分新的实际困难,整个团队边培训、边开展工作。大家以“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暖心的雪上赛区媒体工作“大本营”,圆满完成了讲好亚冬会故事的媒体运行任务,并实现零失误、零投诉。当然,河南在本届亚冬会上最亮眼的表现,还是来自竞技赛场。由于有队员意外受伤以及国家队战略目标的调整,河南最终是两名选手参加了三个项目金牌的争夺。在苏帅兵于自由式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比赛中获得第六名后,年仅19岁的杨如意为河南冰雪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她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上获得的银牌,也是河南选手在亚冬会历史上收获的第一枚奖牌,而随后进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杨如意又将铜牌收入囊中。

  河南首次参加亚冬会,两人参赛就取得一银一铜和一个第六名,省体育局竞体处处长、竞体项目备战办主任谢国臣认为,这个成绩是非常优秀的。谢国臣说:“河南冰雪项目的发展,得益于8年前国家体育总局跨界跨项选材的开展。依托自身优势,河南组建了自己的冰雪运动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现在的有序发展。”谢国臣介绍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竞技体育,省体育局党组在第一时间组队后,将冰雪运动队放在了河南体育学院,这也成就了省队校办的一个典范。河南冰雪运动队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在北京冬奥会上依然有5名队员参赛。去年的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河南收获了8金、7银、12铜的好成绩。

  目前,河南冰雪项目有9支队伍160多名运动员,其中12名选手在各个项目国家队集训,以备战明年的米兰冬奥会。

  谈及未来河南冰雪运动的布局,谢国臣表示,省队还是要依靠自身优势,打造精品冰雪项目,并积极与各级国家队对接,最终实现长盛不衰的远景目标。(记者 李悦)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