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河南:奋力书写“三农”发展新答卷

  • 2025年01月23日 10:58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原标题:奋力书写“三农”发展新答卷——写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里,麦苗青青,生机勃勃;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菇棚内,菇农采菇正忙;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小桥流水人家,游人流连忘返……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河南样板”。

  稳固粮食安全“基本盘”

  中原熟,天下足。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省委、省政府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始终将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

  202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44亿斤、居全国第2位,小麦单产、总产均稳居全国第1位。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质效?我省印发《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五良”集成打造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河南模式”。

  建良田,2024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5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33万亩。

  育良种,“中原农谷”聚焦全种业发力,实施农业良种联合攻关,小麦制种能力居全国首位,“新麦26”推广面积超过600万亩、居全国同类第1位。

  施良法,依托全省1.3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片”技术服务活动,对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区包片指导。

  用良机,建成全国农机行业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行良制,在全省规划建设不少于1000个区域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每个产粮大县规划建设6—10个,逐步实现涉农县(市、区)农事服务功能全覆盖。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省委、省政府坚持全方位创新体制机制、全种业领域覆盖、全产业链条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8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增添内生动力。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千方百计鼓起农民“钱袋子”

  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省道穿村而过,路旁菇棚林立,村里的香菇交易市场每天上市香菇200余吨;汝阳县柏树乡,全乡种植红薯2.6万亩,年产值约2亿元,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武陟县谢旗营镇冯李村,加快建设鹌鹑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

  发展富民产业是促进群众持续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行走河南的村村寨寨,各地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呈现出一幕幕多姿多彩的生产场景。

  同时,我省推动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累计创建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3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广阔天地间,一个个“土特产”正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改革是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法宝。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河南以改革谋突破。

  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665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33.27%。巩义市、洛阳市孟津区、宝丰县、长垣市、新县5个县(市、区)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工作。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新认定省级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49个,累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7万个,基本形成百家省重点、千家市重点带动基层万家服务组织的“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按照每村50万元补助标准,2024年扶持1827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改革激活河南农业农村“一池春水”,让乡亲们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8元,同比增长6.4%。

  内外兼修让乡亲们生活更美好

  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坐落于白河之滨,三面环水,屋舍整齐、道路平直。曾经的老房屋、老建筑,如今变成承载着乡土文化的打卡地。不仅如此,该村凭借生态优势和人文历史古迹,大力推动乡村建设,成为省级3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河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户厕改造18.36万户,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43%,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同时,开展“设计河南·美丽乡村”、“千村引领”乡村设计精品示范系列活动,分类按需推进“实用性”“通则式”村庄规划编制,全省1286个乡镇、2.64万个行政村形成村庄规划初步成果。

  强“硬件”,也要抓“软件”。浚县浚州街道甘草庄村推行“美丽家园积分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积分档案,将村务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孝老敬亲、勤劳致富等内容纳入积分项目。“小积分”撬动了乡村“大治理”。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村BA”火热开赛、非遗展演进乡村、培育高素质农民、挖掘乡村文化能人……

  河南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乡村善治行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繁荣乡村文化,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美丽宜居乡村有“里”有“面”。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广袤的中原大地,不断书写着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三农”发展新答卷,描绘着河南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记者 刘一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