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南水”入郑十载 聆听“甘甜”故事

  • 2024年12月09日 11:03
  • 来源:郑州晚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南水北调渠从郑州最南侧的新郑观音寺镇十里铺村旁经过
南水北调渠从郑州最南侧的新郑观音寺镇十里铺村旁经过

  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村民赵进华清晰记得,10年前,他和同伴守在南水北调干渠边,那个冬夜,他是全村第一个看到“南水”潺潺流入郑州的人。而今,村里人早已习惯,这条碧水穿村而过,成了村子里的一道风景。

  管城区站马屯新苑小区的居民李永亮也清晰记得,10年前,他们是郑州第一批喝上“南水”的人,“那水入口,感觉就是香甜”……而今,郑州主城区90%以上的生活用水都是“南水”,这份“甘甜”滋润着郑州人的生活。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来自长江流域的丹江水第一次流入黄河岸边的郑州,10年来,南来之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这座城市。从看到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建设时的期盼,到第一次看到“南水”流进郑州时的激动,再到第一次用上“南水”时的喜悦,郑州人也在书写着与“南水”的故事。

  “我是俺村第一个看见‘南水’的人”

  在新郑市观音寺镇,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岸边,一渠清水自南向北缓缓流淌,日光照耀下碧水闪着金波。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郑州段的起点,丹江水从数百公里外的淅川流出,穿山河、过平原,在此处流入郑州大地。

  “南水”入郑后,最先到达的就是新郑市观音寺镇,10年前的冬天,这里干渠沿岸村庄的村民是最早看到“南水”流入郑州的人。

  十里铺村村民赵进华至今仍清晰记得“南水”第一次流来时的情景。他回忆道,当时听说南水北调要通水了,很多村民都是一连几天守在岸边,大家都不愿错过水流来时的历史性一幕。“我当时和村里另外两个人还承担着一项任务,俺仨要守在渠边,防止有人进入干渠里。”赵进华说,因为不清楚水流过来的具体时间,所以那两天他们要24小时守在渠边,水不来他们就不能撤,晚上就在渠边扎个帐篷。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南水”流到十里铺村时是深夜。赵进华说,当时是夜里1点多,白天在渠边等待的村民都已经回家睡觉了,只有他们三人还守在渠边。冬夜寒寂,赵进华隐隐听到有流水声潺潺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南水”流过来了,于是三人立即跑到跨渠桥上向南看去。寒风轻吹,他们隐约看到一泓碧水缓缓流来,月色下微光粼粼。

  在“南水”流来之前,赵进华脑中想象的水流过来时的情景是滔滔而来、浪花朵朵,但真正水流过来时,他看到的却是浅浅的水流缓缓而来,然后水流继续北去,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留下慢慢升高的水面。

  第二天早上,得知夜里水已经流过来,全村所有在家的人都跑到渠边观看。渠水静静流淌,大家看着碧波荡漾的水面,人群中偶有人发出未能看到水来时一幕的遗憾,但很快就被更多人的新奇和激动声掩盖。

  赵进华说,村里本来没有河流,南水北调干渠在村民中间俗称“运河”,村民以前都听过古代大运河的故事,南水北调工程的穿村而过,让村里有了“现代大运河”,“这也算是改变了村里的历史”。

  “我们是全市最早喝上‘南水’的人”

  明媚的冬日,管城区南水北调公园落叶飘飘,渠水清清。家住附近的站马屯新苑居民李永亮是郑州市最早一批用上“南水”的居民。

  李永亮说,他最早听说南水北调这个工程时只有30岁出头,而今他已50多岁,家里的孩子也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建设后,住在附近的李永亮经常跑去观看,他远远地看着一条宽阔的长渠一天天形成,心里每天都在想:这渠里啥时候能通水啊?

  2014年12月,同样是一个明媚的冬日,听说“南水”就要流过来了,李永亮和家人立即跑到渠边观看,等他们到时,渠边已经挤满了人。大家望着水缓缓流来,水面一点点升高,水声淙淙,人声鼎沸。“盼了好几年,终于看到水流进城了。”李永亮说,更让他惊喜的是他们在当年就用上了“南水”,成为郑州市最早用上“南水”的居民。

  刘湾水厂是河南省内第一座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的制水厂,2014年12月15日正式以“南水”为水源,而李永亮家就在刘湾水厂的供水区域。“通水以后,家里很快就喝上了南水北调的水。”李永亮着实没想到,他们从看到‘南水’到喝上‘南水’,中间也就隔了短短几天。

  跟随李永亮来到家中,他的妻子潘红勤正在洗菜做饭,清凉的水从水管源源流下,溅起点点水花映衬着潘红勤的笑脸:“俺家用南水北调的水10年了,家里人都说这个水喝起来口感好。”李永亮则隔窗指着楼下不远处的一条水渠:“你看,那就是南水北调的干渠,俺现在喝的水都是从那儿流过来的。”

  “咱郑州主城区九成生活用水是‘南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同年12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正式通水。

  10年来,一渠碧水永续北上,南水北调工程已向郑州市累计供水58.3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郑州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

  “现在,咱郑州主城区90%以上的生活用水都是‘南水’。”郑州水务集团运营管理部经理、调度中心主任张冰心说,自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郑州市供水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供水能力得到增强,供水水质进一步改善,供水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口逐年增长,为郑州城市发展提供了安全水保障。

  2024年12月,距离通水的那个时刻,10年一晃而过。

  在陇海高架西段可以俯瞰,南水北调干渠缓缓流淌,一年四季,渠水清澈见底。

  10年前,当第一股“南水”湿润了渠底的时候,全城为之振奋;10年后,这里已经成为郑州百姓熟悉的风景,一如岸边橙红橘绿的初冬景象,人们只道是寻常。

  然而,历史不会说谎,事实也终将证明:南水北调,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水利工程,还是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这一壮举关乎民生福祉,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而作为受益城市之一,郑州和“南水”的故事,也在继续着……(记者 李娜 李宇航/文 周甬/图)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