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河南省发布顶层规划竞逐AI新赛道

  • 2024年10月30日 15:11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原标题:以“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河南省发布顶层规划竞逐AI新赛道

  从ChatGPT引发全网跟风到自动驾驶加速“驶来”;从AIGC崭露头角到Sora惊艳全球……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有力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行业新应用,带来生活新体验。

  如何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河南正全力抢抓这条战略赛道。10月29日记者了解到,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将一体推进研发攻关、应用迭代和生态培育,加速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赋能增势。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河南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具备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提出构建基础坚实、创新活跃、产业领先、生态完备、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格局。《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我省在人工智能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有了顶层规划,有利于探索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路径,以应用牵引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升级,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瞻谋划“人工智能+”新未来,我省制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主攻方向。到2026年年底,力争2—3个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形成2—3个先进可用的基础大模型、20个以上垂直领域行业模型和一批面向细分场景的应用模型、100个左右示范引领典型案例,涌现一批制度创新典型做法和服务行业应用的标准规范。

  “人工智能+”,强调的是与行业、场景的融合。《计划》以重大应用需求为牵引,结合我省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提出重点实施医疗、教育、科研、工业、农业、文旅、城市管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9个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能源、金融、人力资源、消费等行业多元化应用,统筹推进应用场景梳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垂直模型应用开发等,探索“人工智能+”有效路径,形成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新生态。

  作为具身智能的一种形态,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外界感知、自主运动、行为交互等任务并复刻人类行为,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落地应用。在“人工智能+工业”方面,《计划》提出要结合真实场景发展融合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以应用牵引具身智能迭代演进。此外,在“人工智能+医疗”方面,我省将重点发展智能医疗、智能医药、智能中医药管理、智能健康管理等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将依托省级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在线课堂、虚拟教室、智能学习平台建设;在“人工智能+文旅”方面,支持建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甲骨文字检测系统,推动甲骨文等文物保护整理与文创产品开发;在“人工智能+城市管理”方面,将构建交通大模型,精准预测交通流量及拥堵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机制,推进固定线路、封闭园区等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发展……

  以“AI+”加速赋能千行百业,需要强化应用创新要素供给。《计划》从提升算力供给能力、夯实数据要素基础、推动大模型创新发展、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探索应用制度创新等方面明确支持举措。同时,保障“人工智能+”行动落地实施,我省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统筹用好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标杆性和示范性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工程和应用场景研发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特色金融产品、量身定制金融服务,引导天使、创投、风投等机构加大对人工智能初创期项目和高成长性企业的支持力度。

  业内专家表示,发展人工智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战略性任务,我省要坚持“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双向发力,不断优化制度环境,破解人才瓶颈、勇闯创新“无人区”,着力锻长板、成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和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打造新高地。(记者 宋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