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积极推进“三个调整优化” 河南高等教育起高峰

  • 2024年09月20日 10:39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全省高校数量增加至174所;“双航母”破浪前行,7所“第二梯队”国家“双一流”创建高校整装起航;4所高校逐渐填补美术、体育、音乐、戏剧等高校类型空白;全省高校新增503个专业点,理工农医类本科招生专业占比超50%……

  这组数据,晒出了河南积极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的亮眼成绩单。

  朝着“三个调整优化”的既定方向踏实前行,河南正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配置资源、优化结构、建强学科,中原大地上高等教育渐起高峰。

  高校结构布局更加优化

  2023年6月24日,郑州美术学院挂牌成立;2023年8月21日,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戴玉强获聘上任;2023年8月30日,于魁智加盟河南大学河南戏剧艺术学院;2024年7月,河南体育学院揭牌成立……

  这两年,填补类型空白的高等院校建设“大动作”不断,河南高水平艺术院校布局初露峥嵘。

  “专业很满意,学校也很漂亮。”今年9月,艺考生田小萌成为郑州美术学院的一名新生,在家乡省会上大学,让她的父母很是放心。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河南高校“三个调整优化”的不断突破。除了艺术类院校,今年以来,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落地河南,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河南医药大学、河南国医学院筹建工作加快推进,理工农医类高校结构布局也更加优化。

  布局更合理,数量也更多。信阳师范大学等4所本科和21所专科学校先后获批,全省高校数量由2021年初的151所增加到目前的174所,河南学子在家门口“上好大学”的愿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下一步高校结构布局如何更优化?“三个调整优化”给出新路径:持续完善高校分类发展和支持体系,做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做精新型研究型大学,做优特色骨干大学,做实应用型本科高校,做专高水平技能型高校。

  一流学科筑峰成效显著

  研制从“神七”到“神十七”的航天服头盔面窗、攻克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难关……科研成果亮眼,科研氛围浓厚,是郑州大学不少青年教师的感受。

  这种感受,来自学科调整优化增强的实力和学科建设机制改革带来的活力。郑州大学通过布局“学科建设创新中心”,统筹协调学科、人才、平台资源的一体化配置,建立高峰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学科锚定重点任务实现关键突破。

  学科建设如何更高质量?河南不断摸索,在全省高校实施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本科高校全部实现“院办校”改革,陆续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大部制”、教学组织“学部制”、科研“PI制”、学习“学分制”,将更多的资源配置权下放到教学科研一线。

  学科建设更有活力,学科冲锋成效斐然。今年,全省省属高校有8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居全国各省份省属高校的第5位和第4位;博士硕士高校和学位点立项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2所博士高校、4所硕士高校、44个博士点、210个硕士点。

  产业“助破鳌弊饔貌欢显銮�

  9月,河南大学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迎来首批50名新生。这样的新专业在河南大学十分常见,该校积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新工科、新医科、新兴交叉学科布局脚步加快。

  专业调整,以何为据?答案藏在战略和产业需求中。

  河南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再到具体推进,积极引导高等院校紧跟产业需求增设优质、紧缺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发展更加紧密。

  2021年以来,全省高校本科专业点新增503个、撤销164个;聚焦集成电路、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布局建设7个省级未来技术学院;对接新型材料、先进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培育产业链,立项建设58个现代产业学院、100个特色行业学院……

  下一步,河南将全面对接“7+28+N”产业链群培育,健全政府引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强特色优势专业集群,让教育对行业、产业、企业的“助推器”作用不断增强。(记者 樊雪婧)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