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国家中心城市如何面对机遇挑大梁?

  • 2024年09月10日 10:59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原标题:2024国家中心城市主题年会在郑州举行 专家热议—— 国家中心城市如何挑大梁

  9月7日至8日,2024国家中心城市主题年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大学,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与特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关议题,深入研讨交流,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2023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总和,占全国常住人口的12.23%,GDP总和占全国总量的18.69%。作为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的“塔尖”,9个国家中心城市担负着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使命。

  主题年会上,重庆市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特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围绕开放、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展开演讲。

  黄奇帆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未来数亿农民走向城市,将催生一批“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对于郑州而言,今后一定会成为超大城市。按照省会城市“1234”发展规律,郑州的“未来画像”可能是这样的:以占河南省不到10%的土地面积,吸引全省20%的人口扎根;以全省GDP总量30%的经济体量,形成金融、贸易、教育、文化等40%的聚合力。

  如果郑州这幅“未来画像”成功实现,那么郑州乃至河南,就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黄奇帆说,一二十年后,郑州市常住人口应该达到2000万,GDP占河南总量的30%,“相信郑州的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随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仇保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原名誉院长范恒山等近20位专家学者依次作主旨演讲,就国家中心城市如何在经济稳增长中挑大梁、如何发挥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源等问题进行讨论。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耀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要在关键指标上作表率,在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中发挥好枢纽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成为创新的策源地,承担示范样板的使命责任。

  对于大城市虹吸效应等热点话题,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依托国家中心城市优势,北京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逐渐在周边城市落地转化,也带动周边地区资源环境、交通一体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当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站上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郑州市市长何雄在主旨演讲中介绍,近年来,郑州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核心位置,多点联动的科技创新格局加快形成,郑州已成为领跑全省、辐射周边的创新龙头。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后劲充足,潜力巨大。何雄说,郑州既要长个头,还要长肌肉、练内功。

  郑州是研究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基地,国家中心城市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更要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亚琼)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