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防汛十二时辰 他们在一线

  • 2024年07月09日 09:31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核心提示

  连日来,我省多地连续降雨,又逢“七下八上”关键期临近,防汛工作须臾放松不得。确保安全度汛,需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形成合力。本报记者走进应急、消防救援、交通、电力、通信、城市管理等部门,跟随一线防汛工作人员的步伐,探汛情、问抢险,呈现防汛“十二时辰工作图”。

  0时,指挥中心“信息官”:防汛调度不分昼夜

  7月7日晚上开始,郑州的雨一阵比一阵急。省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大厅内,灯火通明。“这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守,汛期更是繁忙。”正在进行防汛值班的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四级调研员宋鹏展告诉记者。

  宋鹏展向记者介绍电脑上的防汛抗旱信息查询系统,这里汇集了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多部门的相关数据。“值班时每小时都要查看最新雨情、水情、汛情、工情、险情,有重要变化及时上报,并联系属地应急部门核实情况。”宋鹏展边说边打印最新的气象信息快报,类似的信息报告不到1小时他已接收了3份。

  “今天属于滚动会商,针对这轮降雨的会商提前3天就开始了。”宋鹏展介绍,针对汛情雨情,要根据气象预报提前3天研判,根据研判情况将应急抢险力量提前2天预置、机动到位,需要应急避险的群众应提前1天于当天下午6时前完成转移,“这就是咱们常说的‘321’防汛工作机制。”

  说话间,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已冒雨赶来,开始了今晚的会商调度。“你们那里雨情怎么样?”“我们已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将关注雨情随时作进一步研判……”对当晚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的县(市)逐一视频调度后,大厅内参会人员又展开了紧张的分析讨论,并及时下发防范应对工作提示。

  会商结束,已近晚上11时。宋鹏展将防汛会商情况记录后开始撰写一份上报材料。防汛抗旱处负责人快步走来,与宋鹏展一起反复商讨:“我们的文字准确一点,给上级决策提供的参考就精确一分。”

  待宋鹏展忙完手头工作,大厅内的时钟已指向8日0时。他匆匆走进旁边的休息室,拿起一碗方便面泡上。“我们值班一次是24小时,昨天就吃了一顿早饭,赶紧补充点能量。预报说还有雨,晚会儿再跟雨大的地方通个电话。”宋鹏展跟记者告别。(记者 黄岱昕)

  2时,泵站所机电维修工:畅通城市排水“动脉”

  7月8日凌晨,雨下得正紧,开封市区多条道路开始出现积水。开封市市政管理事务中心预先架设的移动抽排设备依次启动,相应泵站泵机陆续开启,排水防涝进入紧张状态。

  “魏都路泵站断电,无法正常运行。”2时,开封市市政管理事务中心排水泵站所内,正待命的机电维修工刘记接到了一通电话。

  召集同事,带上工具,刘记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他麻利地打开配电箱,逐个拉出电机进行检查。一旁的同事打着手电筒照明,两人配合默契。“切换双回路。”不一会儿,刘记顺利找到故障原因,快速进行处置。

  “通电了,继续排水。”魏都路泵站传来消息。

  整个过程,只用了半个小时。

  处理完故障的刘记来到了抽排现场,他熟练地卷起裤脚,跳入蝶阀井,将蝶阀打开,加快积水排放。

  雨夜,人们大都已进入梦乡,而开封市市政管理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在城市街头,他们有的操作着排水泵,有的蹲下来清理检查井上的堵塞物。

  伴随着排水泵的轰鸣声,积水排放速度加快。看一眼表,又过去了1个小时。

  “刘记他们下雨的时候忙,其实下雨前更忙。”开封市市政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雨天设备故障能够快速处置的底气就在于日常检修和维护。

  几天前,天气预报显示,开封市区7日夜里至8日有大范围降雨。为保证泵站正常运行,刘记和同事做足了准备,他们下到10米深的调节池底部,在恶臭的污水中对泵机和闸板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如果说排水泵站是保证城市排涝运行的“大动脉”,那么无数个刘记就是这条动脉的主治医生。他们以雨为令,全力守护城市防汛“生命线”。(记者 王歌)

  6时,消防救援指战员:分秒必争排涝除险

  经过近一夜的大雨,7月8日,早高峰的郑州街头不少地方出现积水。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北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吕伟杰早晨6时就进入“备战”状态。

  7时28分,吕伟杰接到调度指令。7分钟后,他就带领3车11人赶到了姚桥市场,投入抢险排涝任务中。

  “抓紧时间布置机器!”吕伟杰边说边寻找地势最低处,指挥大家将排水管路从这里铺设到外面街道上的雨水井口,并连接好随消防车携带的大功率排水泵。

  机器轰鸣,水面开始缓慢下降。不一会儿,水面漂浮的杂物不断向进水口聚集。吕伟杰立即从市场借来两个塑料大菜筐,套在管口当作临时“过滤网”。

  吕伟杰带领消防指战员清理雨水井口杂物,并分组值守进出口两端。大家就这样冒雨泡在混浊的污水中2个多小时,才把约600立方米的积水排净。

  排涝救援的同时,防汛备勤也丝毫不放松。走进郑州高新区雪松路消防救援站,大厅内两排整齐列阵的全套个人装备分外惹眼:水域救援服、头盔、哨子等一应俱全。该站站长助理、水域救援突击分队分队长方名杰正仔细检查装备。

  “我们是常备的成建制水域救援突击队。”方名杰告诉记者,每逢大雨他们都会将装备整理在离宿舍最近的地方,以便最快速度出发。

  即便在大雨期间要时刻准备执行任务,但全体队员仍利用营区有限的空间积极开展训练。只见4名队员合力抬下橡皮艇,熟练地进行充气、组装等操作。“我们按照‘全灾种’的要求不断改进训法战法,以‘人人能操舟、个个会下水’为标准,时刻准备出击,保障群众安全!”方名杰目光坚定地说。(记者 黄岱昕)

  10时,高速抢险保通人员:迎雨出击做好“守路人”

  7月8日上午10时,大雨瓢泼,京港澳高速公路双洎河桥下暗沉如夜。

  “哎哟!”桥下忽然传来叫喊声,紧接着,一束手电筒灯光扫过,只见中原高速郑漯分公司工作人员朱广伟滑坐在了边坡的台阶上。同事王谦连忙跑过去,伸手拽起朱广伟,大声提醒:“路太滑,小心点!”

  不断上涨的双洎河水,从他们身边滔滔而过。两人借助手电筒强光,一前一后查看桥梁结构及排水情况,这是当天上午他们检查的第7座桥梁。

  “我们必须抵近巡查,才能发现路基边坡有没有冲刷、滑坡等病害,提前识别泄水堵塞、地质灾害风险,避免危及高速公路路面安全。”王谦说。

  下午,降雨逐渐减弱,道路清理修复队伍“登场”。路产巡逻车辆、养护施工车辆相继驶入京港澳高速公路郑漯路段。

  “我们主要对路面坑槽、匝道积水、漂浮物堆积等情况进行修复清理,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评估,采取地基加固、开挖临时排水沟等临时处置措施,防止可能存在的灾害扩大。”郑漯分公司工程养护部负责人罗辉表示。

  进入汛期后,中原高速郑漯分公司根据天气预警变化,开展专人专项巡查,同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电子巡查,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未来几天,我省仍将面临多轮降水过程。郑漯分公司工程养护分管领导潘宝辉说:“我们成立了50人的抢险救援队伍,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随时应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做好高速公路的‘守路人’。”(记者 郭北晨 通讯员 王磊 王莎)

  15时,通信保障人员:雨再大也要信号满格

  7月8日中午,随着雨势加大,郑州龙子湖区域积水严重,多个基站停电,影响了周边大学的正常通信。

  中国铁塔郑州分公司(以下简称“郑州铁塔”)维护部主管杨风收接到故障报警后,于当日15时左右,带着4名维护人员,来到郑州东四环与相济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一处告警基站,由于积水较深,车辆无法进入,几个人便蹚着没过小腿的积水,扛着发电机艰难前行。到基站下面,积水已淹没机房底座,他们只得在发电机下新增钢框架地台使油机垫高以免进水,然后启动发电机给基站供电。

  这边刚完工,郑东新区商都路又发来基站停电告警。杨风收带着大家顾不上换下已被汗水和雨水浸湿的衣服,冒雨赶到商都路基站现场,再次启动发电机给基站供上电。

  回到办公室已近19时,他和同事一起分析告警数据,研判当晚的基站运行情况,并安排晚上全市近200人的值班团队。

  “从7日晚到8日下午,我们已累计投入抢修人员305人次、车辆271辆次、油机285台次,处理了全市200多个基站停电问题,经过及时的发电机供电,绝大多数基站都恢复了正常网络。”杨风收说。

  每年“七下八上”的汛期,确保全市通信畅通成了郑州铁塔的头等大事。今年5月初公司便成立了“2024年防汛应急指挥小组”,下设6个应急保障工作组,组建应急专业队伍,确保在应急保障期间能够快速调集资源应对灾情。

  “这是今年保通信的第一仗,没有出现大面积断网,但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要做好更加全面细致的准备,确保雨再大也要信号满格。”杨风收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张娇)

  18时,电力运维人员:全力守护万家灯火

  “防汛沙袋、挡板无损坏,排水方舱准备就绪!”7月8日下午,濮阳220千伏振兴变电站内,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振兴变电运维班班长董文利正组织班组成员仔细检查运行设备和防洪防涝设施。

  根据天气预报,濮阳全市将有大范围降雨。为全力保障变电站等重要电力设施安全可靠运行,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提早就开始了准备,全体人员严阵以待,全面做好防汛保供准备措施。

  220千伏振兴变电站位于濮阳市华龙区,主要承担保障濮阳市区居民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和中原大化、中原乙烯、龙丰纸业等大企业用电任务。

  当天18时许,连续强降雨让振兴变电站内水位迅速升高。董文利和同事立即开展不间断特巡,检查站内积水情况及室内有无渗漏水影响一、二次设备运行等情况。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前,振兴变电运维班副班长杨峥正在密切关注站内运行设备情况。“报告,站内积水排水不畅,经视频排查发现为220千伏、110千伏设备区下水道排水口有树叶等杂物堵塞所致,现申请前往处理。”杨峥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小杨,咱俩去设备区清理,其余人继续加强监视运行设备信息和异常情况。”董文利当即分派了任务,不忘提醒一句:“大家都戴好安全帽,穿好雨鞋,注意远离避雷针和避雷器!”

  换上雨衣雨裤,董文利和杨峥拿着清污工具直奔设备区,借着手电筒的光亮,迅速将排水口处的堵塞物清理干净,站内积水排泄畅通。

  一个小时后,雨势减缓,天也黑了,站内工作人员却丝毫不敢放松。董文利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说:“越是长时间降雨越要加强巡视,一旦排水系统出故障,整个站都会受影响。”

  筑牢电网“防汛堤”、守护万家灯火,他们时刻在路上。(记者 宋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