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作为农业大省、工业大省 河南如何抓住“核”机遇

  • 2024年06月07日 09:37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芒种当天,我省又迎来一场全国性高端学术盛会。6月5日,第十六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在洛阳举办。由5位院士领衔的国内核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会聚一堂,交流核科技、核应用最新成果,探讨核产业高质量发展。

  蓬勃发展的核科技带来哪些机遇?

  “核科技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代表之一,当前我国核科技创新体系能力正在全面提升。”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核科技不仅在核电应用领域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资源、勘测、公安、公共安全等领域也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值的GDP占比最高为4%,中国目前仅占0.4%。”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认为,我国核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广阔,培育以核技术应用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性选择。

  国家层面也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桥介绍,在核医学方面,国家先后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放射性药物研发与应用攻关方案》,使全国放射性药物研发及整个产业均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近年来伴随国家核经济快车的加速,河南核产业发展也渐入佳境。”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所长范家霖告诉记者,在产业应用方面,目前全省建成和在建的高能加速器已达15台。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辐照加工技术服务收入近亿元。

  “核科技发展可为很多产业赋能。比如我们研发的大蒜辐照加工保鲜技术,使大蒜由‘季产季销’变为‘季产年销’,直接促进了全省大蒜产业发展,大蒜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十余万亩增长至现在的近三百万亩。”范家霖介绍,在工业领域,经过辐照处理的线缆材料、热缩材料、电池隔膜等产品性能更出色,可显著提升其附加值。

  在科研应用方面,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了中能加速器零的突破。“位于焦作沁阳的省科学院科创园建成了首台中能加速器,为高校科研院所搞科研带来极大便利,样品试验再也不用出省了。”范家霖表示,核科技装备的不断丰富,将促进我省核科学、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河南的核产业如何抓住“核”机遇?

  作为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在核技术与产业应用方面有众多“结合点”。

  “核农学在河南的应用由来已久,主要包括诱变育种、辐照加工等方面。”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核农事业部主任陈晓杰介绍,早在2012年,省科学院就获批组建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对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农产品辐照保藏与加工、农业同位素示踪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河南在核农学研究与应用方面居国内第一方阵。

  辐射诱变育种有何优点?陈晓杰以小麦举例。“小麦的自然进化过程非常缓慢,辐射诱变能大大提高突变率,原本成千上万年才会出现的优异性状,现在可能一两年就能出现。”

  著名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的诞生,就与诱变育种密切相关,黑麦与小麦杂交后,利用钴60伽马射线进行辐射,打破基因连锁、加速基因重组,最终获得了矮秆、高产、抗病新种质。“周8425B”作为骨干亲本已衍生出上千个小麦新品种。

  此外,以同位素进行示踪的方式也广泛应用于我省油田勘探、文物考古等领域,利用核辐射可以探测地下石油分布、测量文物年代及地理位置等信息;核医学的发展可以为全省病患提供新的医疗诊治服务。

  放眼未来,河南核产业还有哪些具备潜力的发展方向?

  在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小麦航天与辐射育种团队成员、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站长张福彦看来,随着国家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育种的成本将不断降低,同时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育种途径。

  “航天育种是一种前沿科研手段,通过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的共同作用,可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有机会获得罕见的、具有突破性的优异新种质。”他期待,今后有更多河南种子能“上天”,经历太空之旅后,重返地球开启新的育种之路。(记者 尹江勇 师喆 实习生 边艳艳)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