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河南周口:“三鱼共首”蕴含千年文化传承

  • 2025年11月06日 10:41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左图为“三鱼共首”图。右图为周口关帝庙内景。
左图为“三鱼共首”图。右图为周口关帝庙内景。

  周口,因水而兴。

  沙颍河畔的周口关帝庙静静见证着这座城市数百年的沧桑巨变。

  走进周口关帝庙,其前殿右侧铸铁旗杆底座上,镌刻着一幅质朴而精妙的“三鱼共首”图。它以独特的视觉语言与深厚的哲学思想,成为解读周口千年文明脉络的“活密码”。

  视觉奇观:精雕细琢的“三鱼共首”

  周口关帝庙,又名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商人旅居周家口(周口旧称)时,集资兴建的一座大型同乡会馆。进入会馆驻足细观,这幅“三鱼共首”图案特别引人注目,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回味。图案的构思,采用中心汇聚式,极具动感与张力,如同太极阴阳图。

  整个图案最精妙、最堪称“画眼”之处,在于三条鱼身游动至图案中心点时,并非简单相触,而是以一种近乎自然主义的方式,完美地融合、共生于一个硕大、圆润且神态安详的鱼头之中。

  这种“合三为一”的视觉奇迹,超越了普通的生物学形态,凝聚为一种高度象征性的哲学和道家符号。

  渊源追溯:从图腾信仰到易道智慧

  “三鱼共首”图的源头可追溯至非常古老的文明层次。它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上,是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象征。这一符号在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并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周口地处黄淮平原,历史上是东夷、华夏等众多部族交汇融合的核心区域之一,此类图案很可能正是这种古老民族和谐共生、文化互渗的记忆残影,以无声的纹样记录着先民对族群共融与生命延续的朴素信仰。

  这幅图的哲学内核与距此不远的淮阳——太昊伏羲氏陵所在地紧密相连。伏羲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其在蔡水之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画下八卦,一举奠定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宇宙观基础。而“三鱼共首”图,可视为这一宏大哲学思想的极致艺术化呈现。三条鱼,正对应着天、地、人“三才”;它们共聚一首,象征着宇宙三极的和谐统一与相互作用。

  这又与《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论高度契合。三条鱼的交汇点,即“三生万物”的关键节点,是生命与文明勃发的起点,是伏羲文明智慧在周口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千年回响与智慧结晶。

  地理标记:三川汇流与文明交融

  “三鱼共首”图凝练概括了周口的地理格局,生动象征其赖以生存发展的三条母亲河——沙河、颍河与贾鲁河。三河在此交汇,形成“三川交汇”的自然奇观,而该图正是刻于铁旗杆底座的“城市传记”,无声讲述周口与江河大海的血脉联系。

  其深意更在于文化层面的融合:沙河发源于墨子故里尧山,流淌着墨家崇尚实干、追求公平的精神;颍河源自嵩山,浸润“禅武合一”的智慧与刚健气度;贾鲁河联结黄河文明,承载着百折不挠、包容开放的中原文化与“天人合一”的家国情怀。

  如此,“三鱼共首”图确为一次深刻的文化融合。

  叶氏传奇:“三鱼共首”的完美注解

  关帝庙作为山陕商人祈求庇护、倡导“忠义诚信”精神的场所,此图的存在更加强化了其作为商业伦理教化载体的功能。

  “三鱼”虽来源不同,却能摒弃门户之见,紧密团结,共首一心,这正是各地商帮效法“关公精神”,在周家口这个水陆码头上践行“桃园结义”、谋求“以义制利、合作共赢”的商业理想主义的生动写照。这一精神最完美、最具体的实践注解,便是位于商水县的叶氏庄园。

  相传,明末清初,叶氏先祖叶邵逸在商水邓城集靠开一小茶馆维持生计。一日,一山西客商在此歇息饮茶,因疏忽将所带的钱褡忘在了茶馆。叶邵逸发现,里面装有大量金银、账本文契,他知道事非小可,忙把包裹收好。

  多年后,客商回头寻找时,叶邵逸将原物如数奉还并谢绝酬谢。客商感其忠厚诚信,与其结拜为兄弟,以合伙、赠资、授经营之道等方式相助。凭着诚实守信,叶家从“正兴永”商号起步,业务遍及粮、油、布匹、钱庄,终成富甲一方的巨贾。

  叶家的成功,正是“三鱼共首”图所倡导的商帮精神——不同背景的商人以“信义”为共同的价值之首,在公平协作中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证明。

  时代演绎:从“三川汇流”到“临港新城”

  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三鱼共首”图所蕴含的古老智慧,非但没有褪色,反而为周口的当代发展与未来蓝图提供了深刻的精神启迪和强大的文化自信。今日的周口,正奋力打造“新时代中原港城”,这幅古图的寓意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现代演绎。

  “三川”的现代扩容:昔日的沙、颍、贾鲁三河交汇,在今天已升华为更加宏大的“三流”汇聚——物流、商流、信息流。周口中心港作为中原地区通江达海的内河枢纽,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在内陆的延伸点。这里的“三鱼”,仿佛是来自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经济带以及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动力,在此汇聚融合,共同推动周口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共首”的战略协同:图案中三鱼共首,象征着目标一致、合力向前。这正契合了周口在发展中所强调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港口建设、产业集聚、城市功能提升,如同三条大鱼,必须方向一致,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港城”的崛起。

  这种“共首”精神,也体现在区域合作中,周口正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与上下游城市联动发展,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

  “生生不息”的创新动能:“三生万物”的哲学,启示着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

  周口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农业资源,而是大力培育临港经济、高端智造、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新产业,让古老的“三川”之水,激荡出创新的浪潮,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与生生不息。

  三鱼共首,承千年文脉;一图永驻,启港城新篇

  由此可见,周口关帝庙的“三鱼共首”图,早已超越了一幅普通装饰图案的范畴。它是一件从图腾信仰深处走来,承载着伏羲易道智慧,形象记录了三川汇流(墨家、佛教、黄河三大文明)的地理奇迹,并辉映着豫商信义精神的、多重文化叠压的“文明化石”。

  这幅图象征的汇聚、融合、协同、创新与信义的核心精神,正为周口建设“新时代中原港城”提供着不竭的文化动力。这幅图,既是对周口辉煌过去一个文明交汇、商贸繁荣的古老枢纽的总结,更是对其光明未来一个开放协同、创新发展的现代港城的预言。

  古老的“三鱼”,正在新的历史江河中,承载着古老的文明记忆,向着更加广阔的海洋,奋力游去。(马四新 张华 张杰 张靖超/文图)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