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河南中牟:农业大县蝶变文旅强区

  • 2025年10月29日 16:14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29日电 “以前提到中牟,最先想到的是大蒜和西瓜;现在再提中牟,脑子里全是只有河南的戏剧迷宫、海昌海洋公园的奇妙海洋世界!”近日,多名游客用一句话道出了对河南中牟的印象转变。

  这个曾以农业为核心的县域,如今凭借8大顶级主题乐园集群、年超3000万人次的游客量,被誉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走出了一条从“农业大县”到“文旅强区”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自2012年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主会场落地中牟以来,当地紧抓文旅发展机遇,将时尚创意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全面开启以文旅产业为支柱的转型之路。从2013年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开门迎客,到2019年建业电影小镇正式运营,再到2020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惊艳亮相,以及2023年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成为“新地标”,中牟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主题乐园集群”的搭建:沿郑开大道一字排开的8大主题乐园,涵盖“童话游乐”“戏剧演艺”“海洋科普”“电影沉浸”等多元业态,不仅填补了中原地区时尚创意文旅产品的空白,更创造了“一个县城、一条大道、8家顶级乐园”的行业奇迹。

  十年间,中牟累计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直接带动数万人就业,文旅产业逐渐取代传统农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支柱”。

  中牟的文旅突围,并非偶然。用当地干部的话说,是“踩准了时代风口,凝聚了全县合力”,即“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叠加。

  天时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河南省提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郑州市全面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一系列政策为中牟提供了发展机遇。特别是2023年,中牟乘势而上,确立“中国中牟 幻乐之城”城市定位,通过系统规划将分散的乐园资源整合为“集群优势”,一举打响县域文旅品牌。

  地利方面,中牟地处郑州、开封两座城市的“黄金交汇点”,连霍高速、郑开大道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1小时内可覆盖郑州、开封两地核心消费人群。更难得的是,黄河在中牟流经39公里,境内既有河南最大的平原沙丘森林,也有万亩湿地雁鸣湖,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兼备,为文旅项目提供了优质载体。

  而真正让中牟脱颖而出的,是人和的力量。为了做好文旅产业,中牟出台18项文旅相关扶持政策,成立5家专业化运营公司,全要素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服务保障上,中牟建立项目建设服务专班保障制度,推行网格治理模式,25个涉旅单位、2000余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组成服务矩阵,为游客提供从订票到游玩的全流程保障。如今在中牟,出租车司机主动推荐景点、商户热情介绍本地美食已成为常态,全民都是文旅宣传员的氛围日益浓厚。

  如今的中牟,不仅有只有河南、方特等流量担当,更培育出一系列新增长点:杉杉奥莱、大地之丘成为时尚消费打卡地,“山野・闲适”“田园・野趣”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起乡村与城市,奥特曼主题酒店、喜见客栈等特色住宿满足多元需求,槐花露营季、夏日吃瓜大会、草莓文化节让“四季有景、四季有节”成为现实。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牟的文旅融合并非“空谈”。当地深挖2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官渡之战、潘安故里、箜篌发源地等文化元素,融入主题乐园、演艺节目、文创产品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21个剧场讲述中原文明故事,建业电影小镇以《穿越德化街》重现老郑州记忆,就连景区周边的民宿,也融入了箜篌、剪纸等非遗元素,实现了“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

  当前中牟正推进文旅发展的“二次升级”,从“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迈进。一方面推动8大主题乐园资源共享、客源互流,联合OTA平台提供个性化行程定制服务,让游客“来了能玩透、住得下”;另一方面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引进高端酒店、特色餐饮、文创市集等配套项目,围绕演艺演出、时尚制造、文创潮品、动漫游戏、康养旅游等重点产业链群培育,开启全面招商引资,形成创新链引领、产业链融合、供应链协同、政策链保障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生态体系。并将黄河湿地、雁鸣湖、乡村田园等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串联,打造“文旅+生态”“文旅+研学”“文旅+乡村”等新业态,让游客不止玩乐园,更能品中牟。

  “中牟的目标,不止是‘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更是‘全国知名的度假旅游目的地’。”中牟相关负责人表示。(张晨)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