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灯火璀璨,掌声如潮。“出彩河南树业建功”2025豫剧人李树建携弟子暨戏曲名家专场晚会在此举行,为历时多日的全省巡演画上圆满句号。
当晚的演出,以《忠孝节义·赓续传承》拉开帷幕,李树建的弟子们各展绝活,展示了豫剧人李树建的代表作《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四部曲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树建的艺术生命,与豫剧的兴衰沉浮紧密相连。他自幼与戏曲结缘,凭着过人的天赋与超常的刻苦,一步步从乡野舞台走向全国视野,最终成为当代豫剧的标志性人物。其艺术成就,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凝聚其半生心血的“忠孝节义”四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
这四部作品,不仅是李树建个人表演艺术的巅峰,更是新世纪以来豫剧乃至中国戏曲的重要收获。他以其苍凉悲壮、深沉激越的“李派”唱腔和细腻传神、极具张力的表演,成功塑造了程婴、张元秀、苏武、关羽等一系列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舞台形象。

演出现场,李树建演唱了豫剧《清风亭上》“奴才全将良心昧”一折。他从台上到台下,从台前到观众中,泪水练练的“张元秀”也让观众感动到哽咽。
在“沉浸式”演出中,演员与观众互动频繁,后台准备、化妆过程也被纳入展示环节,辅以通俗易懂的剧情讲解和唱腔解析,拉近了古老艺术与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心理距离。
这正是李树建探索的“沉浸式”传播新路。
他敏锐地察觉到,在信息爆炸、娱乐多元的新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于是,他大胆开创了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新范式。
他不再满足于传统大舞台,而是走进上海、郑州、北京等地的小剧场,开启“沉浸式”驻场演出,演员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演员和观众共同表演,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难忘。

他不再满足于镜框式舞台的传统表演,而是带领团队走进校园、社区、厂矿,甚至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打破观演界限,让观众“零距离”感受豫剧的魅力。
他还亲自上阵,在网络直播间里唱戏、聊戏,与网友热情互动,收获了数百万“粉丝”,被戏称为“最潮豫剧老生”。这种主动拥抱新媒体、放下身段亲近观众的举措,极大地拓展了豫剧的受众基础,为戏曲在当代的有效传播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的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李树建的视野也并未局限于豫剧一域。
他深知,中国戏曲百花园的繁荣,需要各剧种的共同绽放与相互滋养。晚会上的稀有剧种联唱《百花齐放绽梨园》,让大弦戏、道情、宛梆等非遗剧种惊艳亮相,这正是他致力于保护地方戏曲多样性理念的体现。

而更具创新意义的,是晚会上的多剧种表演《程婴救孤》。李树建的弟子们分别用婺剧、粤剧、蒲剧、曲剧、豫剧等不同剧种演绎同一剧目。这种“一戏多唱”的尝试,打破了剧种壁垒,让观众在对比欣赏中,领略到不同戏曲语言、音乐唱腔对同一故事内容的独特诠释,充分展现了传统经典跨越地域和剧种的艺术生命力。
这场汇聚了经典、稀有剧种与创新演绎的晚会,不仅是李树建舞台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他数十年来倾力推动豫剧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缩影。
帷幕落下,不仅是一次巡演的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在李树建等一代代戏曲人的接续奋斗中,梨园薪火必将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