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树业建功薪火传 李树建携弟子展现豫剧传承新气象

  • 2025年10月20日 17:03
  •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责任编辑:经晓佳

  10月18日晚,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灯火璀璨,掌声如潮。“出彩河南树业建功”2025豫剧人李树建携弟子暨戏曲名家专场晚会在此举行,为历时多日的全省巡演画上圆满句号。

  当晚的演出,以《忠孝节义·赓续传承》拉开帷幕,李树建的弟子们各展绝活,展示了豫剧人李树建的代表作《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四部曲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树建的艺术生命,与豫剧的兴衰沉浮紧密相连。他自幼与戏曲结缘,凭着过人的天赋与超常的刻苦,一步步从乡野舞台走向全国视野,最终成为当代豫剧的标志性人物。其艺术成就,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凝聚其半生心血的“忠孝节义”四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

  这四部作品,不仅是李树建个人表演艺术的巅峰,更是新世纪以来豫剧乃至中国戏曲的重要收获。他以其苍凉悲壮、深沉激越的“李派”唱腔和细腻传神、极具张力的表演,成功塑造了程婴、张元秀、苏武、关羽等一系列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舞台形象。

  演出现场,李树建演唱了豫剧《清风亭上》“奴才全将良心昧”一折。他从台上到台下,从台前到观众中,泪水练练的“张元秀”也让观众感动到哽咽。

  在“沉浸式”演出中,演员与观众互动频繁,后台准备、化妆过程也被纳入展示环节,辅以通俗易懂的剧情讲解和唱腔解析,拉近了古老艺术与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心理距离。

  这正是李树建探索的“沉浸式”传播新路。

  他敏锐地察觉到,在信息爆炸、娱乐多元的新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于是,他大胆开创了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新范式。

  他不再满足于传统大舞台,而是走进上海、郑州、北京等地的小剧场,开启“沉浸式”驻场演出,演员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演员和观众共同表演,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难忘。

  他不再满足于镜框式舞台的传统表演,而是带领团队走进校园、社区、厂矿,甚至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打破观演界限,让观众“零距离”感受豫剧的魅力。

  他还亲自上阵,在网络直播间里唱戏、聊戏,与网友热情互动,收获了数百万“粉丝”,被戏称为“最潮豫剧老生”。这种主动拥抱新媒体、放下身段亲近观众的举措,极大地拓展了豫剧的受众基础,为戏曲在当代的有效传播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的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李树建的视野也并未局限于豫剧一域。

  他深知,中国戏曲百花园的繁荣,需要各剧种的共同绽放与相互滋养。晚会上的稀有剧种联唱《百花齐放绽梨园》,让大弦戏、道情、宛梆等非遗剧种惊艳亮相,这正是他致力于保护地方戏曲多样性理念的体现。

  而更具创新意义的,是晚会上的多剧种表演《程婴救孤》。李树建的弟子们分别用婺剧、粤剧、蒲剧、曲剧、豫剧等不同剧种演绎同一剧目。这种“一戏多唱”的尝试,打破了剧种壁垒,让观众在对比欣赏中,领略到不同戏曲语言、音乐唱腔对同一故事内容的独特诠释,充分展现了传统经典跨越地域和剧种的艺术生命力。

  这场汇聚了经典、稀有剧种与创新演绎的晚会,不仅是李树建舞台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他数十年来倾力推动豫剧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缩影。

  帷幕落下,不仅是一次巡演的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在李树建等一代代戏曲人的接续奋斗中,梨园薪火必将生生不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