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第一阶段赛事收官

  • 2025年09月24日 10:14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24日电 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第一阶段赛事于9月22日顺利结束。来自豫南赛区的洛阳队、平顶山队、周口队、商丘队和豫北赛区的郑州队、航空港区队、新乡队、开封队成功晋级,将于10月至12月展开第二阶段主客场双循环赛,争夺总决赛的四强席位。赛场上的比拼暂歇,但赛事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文化热度正持续扩散。

图为比赛现场。
图为比赛现场。

  “全民参与”亮点频现 排球“后浪”澎湃赛场

  本届联赛以“全民参与”为亮点,运动员年龄跨度设为16至45岁,覆盖学生、医生、科研人员、新手妈妈等各行各业。比赛开始后,“这支球队有四名医生”“化学博士生法学博士生都来参赛了”“新手妈妈力撑全场”“背后的‘她’力量”等内容被广泛传播。据统计,豫南、豫北赛区共有19支队伍、近5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裁判员数十名,累计现场观众达6.6万人次,线上观赛人数突破175万,共进行了81场精彩对决。

  放宽年龄限制也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另一面”——本届联赛成为全省学生运动员与各界排球爱好者同场竞技的舞台,而赛场上那些在全面历练中成长的稚嫩面孔,正是河南排球的澎湃“后浪”。

  17岁的开封队主攻时洁是高三学生。从初战的紧张到逐渐沉稳,她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年轻选手的成长潜力。如今开封队如愿打进豫北赛区四强,更具挑战的历练在等待着时洁和她的队友们。

  河南“三大球”发展底蕴深厚,排球项目深具传统,涌现出朱婷、谢国臣、崔建军、焦帅等一批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目前河南男排、女排均征战于全国顶级联赛,河南女排更是在今年取得突破,打进女排超级联赛A组。排球人才辈出,源于多年来的传承有序,这一点,同样在本届联赛中有所体现。

图为比赛现场。
图为比赛现场。

  31岁的郑州队队长仲曼莹,曾是河南女排队员,现为中学教练,她表示:“带队不仅是教技术,更要懂孩子,因材施教。”

  许昌队队长孙琼鸽因外形与技术酷似朱婷而备受关注。她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率队实现逆转,生动诠释了“球未落地,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

  73岁的郑州队主教练葛淑茹认为联赛的意义远超竞技本身,“通过排球把全省凝聚在一起,激发团结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从16岁到45岁,全社会都被动员起来了。”

  赛场内外多维发力 “体商文旅”融合共进

  联赛以“一球一赛场,一城一故乡”为主题,紧密结合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体育、商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赛事启动之际,恰逢国家推进体育消费相关政策出台,河南借此契机,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

图为比赛现场。
图为比赛现场。

  郑州、南阳作为承办城市推出近50家景区的观赛优惠,包括观星台、黄河花园口旅游区、卧龙岗武侯祠等,积极推广“跟着赛事去旅游”模式。暖场环节也极具地方特色,甲骨文广播体操、惠济桥狮舞、少林武术、豫剧、街舞等表演轮番上演,增强观赛体验。

  9月20日晚,豫北赛区焦点战前,一幅“豫姐出征 谁与争锋”的巨幅Tifo在观众席缓缓展开,一架气球“飞机”飞越看台,将气氛推向高潮。次日,郑州银基动物王国与新乡宝泉旅游区的啦啦队同台PK,萌趣互动引来小球迷踊跃合影,成为赛场一景。

  场外的非遗市集同样人气十足。南阳主会场设有中医问诊、艾草产品、邓瓷、传拓技艺等展位;郑州主场则展出黄河澄泥砚、柿霜堂、钩编技艺等非遗文创产品,吸引大量观众驻足体验。

图为比赛现场。
图为比赛现场。

  9月22日,联赛吉祥物“排场妞”正式登场。其名一语双关:“排场”既指排球赛场,也是河南方言中“大气、体面”之意;“妞”则是对女孩的亲切称呼。设计灵感源自殷商文物“亚长牛尊”,融合古老文化与现代体育形象,坚强爽朗的“排场妞”成为河南女排精神的新象征。

  据了解,第二阶段赛事将于10月开启,采用主客场制进行14轮比拼,积分前四名队伍晋级总决赛。这一赛制将进一步扩大赛事覆盖面,在更多城市点燃排球热情。各举办地也将同步推出文旅活动与惠民政策,持续打造“看比赛、游河南、品文化”的复合体验。(河南省体育局/文图)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