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乐动全城,声浪不息;摇滚新乡,城市常新

  • 2025年08月11日 16:39
  • 来源:新乡日报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乐动全城,声浪不息。今夏的新乡,仿佛一个巨大的音乐盒,整座城市沉浸在音乐的律动中。“摇滚新乡·南太行之夜”演唱会虽已落幕一周,但这场音乐盛宴的热度仍在豫北大地持续发酵。新乡这座城市为何能孕育出如此蓬勃的摇滚生存状态?又是什么让“摇滚之乡”成为新乡最鲜明的文化印记?答案就藏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藏在三代乐迷的共同记忆里,藏在那些永不熄灭的音乐梦想里。

  摇滚基因与城市求变的双向奔赴

  1998年盛夏,市体育中心,崔健、唐朝乐队、黑豹乐队等中国摇滚的演出震撼了全场观众。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在钢筋铁骨的工业外表下,涌动着一颗渴望突破与革新的心。

  “当很多人还不知啥是摇滚的时候,新乡这座城市已经满大街都是摇滚的嘶吼,打造‘摇滚之乡’,新乡有这个基础和自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韩卫军说,这场演唱会被誉为“中国摇滚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盛会”,时隔27年,我市再次举办摇滚音乐演出,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续写不灭的摇滚基因。

  在这座城市,摇滚无关年龄与职业。牙医可能是隐藏的贝斯手,报社编辑下班后变身乐队主唱,奶茶店的蓝牙音响永远播放着原创demo。半职业化的生存状态让新乡摇滚既扎根生活又保持纯粹——“疯医”“小南瓜”“麻兹妈”“Seven joys”等本土乐队由此诞生。

  从新乡舞台走向全国的声浪“我们来自河南新乡,欢迎大家来新乡。”在全国的Livehouse里,疯医乐队用《定国湖》的尾音让乐迷记住了这座中原城市。其乐队主唱王旭博是新乡日报社的一名编辑。如今,他们的巡演足迹已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背后是“摇滚之乡”的集体崛起。“每次在外地演出,我们不仅代表乐队,更代表着新乡。”王旭博在采访中说道。从报社编辑到摇滚主唱的双重属性 ,恰如新乡这座城市的多重属性——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充满摇滚的激情与活力。

  从乐器店、排练室到专业录音棚,再到Livehouse和音乐教育机构,新乡的音乐元素一应俱全。走在新乡的街头,你会发现,这里的乐器行和音乐教室比之许多同等规模的城市更加密集。

  走进新乡摇滚版图的地标——永无岛艺术空间(原SUBARK),墙上的演出海报记录着新乡摇滚的成长轨迹。这里每年举办近百场演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乐队和乐迷。“最初‘摇滚之乡’只是新乡的网络标签,但是来过这里的乐队发现,新乡就应该是座充满摇滚气息的城市。”永无岛的主理人程涛说。

  “只要对音乐认真且爱惜排练室,欢迎大家来这里排练”。永无岛门外有一个由大家凑钱建起的“小岛排练室”,角落里堆放着各种乐器设备,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汗水与梦想的味道。在这里,年轻乐队可以找到最便宜的排练场地,一些前辈则乐于分享他们的演出经验。

  音乐基因激活城市新动能

  新乡聚集了十几所大学,这为校园乐队的持续诞生提供了一定条件。从2011年“热血高校”系列演出到2025年“共渠唱响毕业季音乐会”,持续的音乐活动滋养着年轻血液。去年10月,红旗区摇滚文化协会成立,标志着本土摇滚力量正式集结。

  音乐早已镌刻在新乡的城市基因里。从“艺乐新乡·周周有戏”广场演出,到大咖云集的演唱会狂欢,摇滚文化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进,成功跻身十大文旅IP之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80多家文旅企业推出“跟着演唱会游新乡”票根优惠套餐,将演艺流量有效转化为文旅“留量”和消费增量。据统计,本次演唱会前后,我市旅游景区、餐饮宾馆的营业额实现超30%增长。

  “新乡将以‘办好一场会、激活一座城’的理念,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韩卫军表示。当前,我市正积极筹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通过推出票根联盟、商家互认联动等创新举措,拉长夜间消费链条,扩大消费能级。同时,进一步优化大型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做好服务保障,繁荣演艺经济,激发城市活力。

  从1998年的“中国新音乐演唱会”到今天的“摇滚新乡·南太行之夜”,这座城市用27年的热爱诠释了对摇滚文化的独特理解。如今,新乡正以整座城市的诚意,打造属于它的“摇滚之乡”品牌,让音乐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让摇滚精神成为城市文化的新标识。

  在这里,声浪犹在,城市常新。(琚铭洁 赵云)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