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河流伦理,看得见——以黄河为例

  • 2025年05月22日 12:00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从断流频仍到河畅其流,从自顾不暇到惠泽远方……黄河的生命脉搏从孱弱走向强劲,万里长河以全新的生命形态澎湃在世人面前。

复苏的河流

  “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

  1997年,疲惫的母亲河断流长达226天,牵动着各方的心。根据国务院授权,黄委自1999年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快看,快看,水来了!”当年3月,黄沙扑面的入海口利津断面迎来久违的“生命之源”,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迎接断流大半年后的第一股黄河水。

  时至今日,那场拯救河流生命的复苏行动依然有着跨越时空的历史意义。

  母亲河的伤痛,是对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刻警示。

  新千年之时,人们重新审视与河流的关系。“河流生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河流伦理”一系列理念命题一经提出,便引发热烈反响。

  开大江大河统一调度之先河,还水于河,黄河连续性权利得到保障。黄委通过优化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经济等多种手段,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让黄河实现连续25年不断流。

  从生态退化到鸟鸣鱼跃,母亲河生命复苏犹如一部河流权利主张史。

图为小浪底水库。白文君 摄

  现在的黄河流淌着满满的“幸福”,并将“幸福”持续传递。生态补水,让内蒙古乌梁素海重焕生机;白洋淀实现“城与淀互相辉映,相得益彰”;黄河三角洲百鸟翱翔,愈加灵动。

  河流,就是如此慷慨,她的健康生命得到了维护,人们也得到了她的回馈。引黄济青、引黄济津、引黄入冀,为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巍巍祁连,大漠深处,黑河水到之处生灵跳跃、一派生机。“碧水长天共一色”的“戈壁深蓝”壮美景象,见证了曾经的“死亡之海”——黑河尾闾东居延海的蝶变,续写了绿色颂歌、生命奇迹。

  “恪守河流伦理,尊重河流生存与健康的基本权利,调整人与河流关系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通过压减不合理用水、将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纳入年度水量调度方案等措施,逐渐退还被挤占的河流生态用水。”黑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张格铖介绍,全面节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学调水,具有黑河特色的西北内陆河调度模式逐步确立。

  生生不息,涓涓不止。如今,黄委深入实施黑河等母亲河复苏行动,指导流域(片)16条省内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澎湃的活力

  晋陕峡谷,壁立千仞。随着建设动员令发出,一座为遏制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强健母亲河生命的水利枢纽——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迎来大棋落子的历史性时刻。

  不断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为维护黄河健康生命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古贤工程具有库容大、距离小浪底水库较近的优势,未来与其联合运用,将有力解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无法充分发挥的问题,形成‘双核驱动’,实现‘1+1>2’的效果。”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庆亮谈道。

  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图为黄河调水调沙。林渊 摄

  黄河调水调沙是遵循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理念、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在不断拓展可能性与新成效的基础上,治黄工作者与时俱进、创新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4年,黄委实施3次汛期调水调沙和上中游重点水库联合排沙,小浪底、三门峡、万家寨等水库合计排沙6.08亿吨,实现了维持黄河下游中水河槽、水库排沙并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等既定目标。”黄委防御局方案处副处长杨会颖说,持续优化的调度方式,将黄河水沙调控工作向前推进。

  水库、堤防、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共同构成黄河“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犹如防洪体系强健的骨骼,“四预”措施和水工程联合调度能力犹如坚韧的筋脉,为母亲河永葆康健无虞提供坚实支撑。

  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河谓之黄河,主要在于黄土高原。想要减少黄河泥沙含量,就必须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现在林深树密,可不好抓兔子喽!”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南小河沟试验场职工李建文说。如今,南小河沟草木蓊郁,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嬗变。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绿色发展,是构建河流伦理的正确方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坝建设、塬面保护等一系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龙头,带动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蓬勃开展。

  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变“绿”的同时,流域发展的“含金量”也逐步提升。2024年10月,辛店沟、南小河沟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水土保持碳汇项目成功签约,交易资金全部用于辛店沟、南小河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提质增效。

  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锦绣满河山。

共生的命运

  筑牢母亲河生命防线,需要法治和制度的双重守护。

  “被告人张某某等5人犯非法采矿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并适用刑法中关于禁止令的规定,禁止5名被告人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5年内从事采砂活动。”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首日,黄河流域第一巡回审判法庭公开开庭,该案成为黄河保护法施行后全国首例适用该法对破坏黄河矿产资源犯罪予以惩处的案件。

  立法固化了河流伦理新理念,对损害河流生命健康的非法行为“零容忍”。

  黄河保护法施行两年来,沿黄9省(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流域与区域相协同的黄河保护治理法治体系正不断完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黄河大合唱”越唱越嘹亮。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023年7月,黄委联合黄河流域9省(区)检察院,共同签署了《黄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细则》。

  “河务部门定期与检察机关开展联合巡查、召开联席会议,对重大案件进行会商研判,促进执法与司法联动,办案效率大幅提高,切实形成了跨部门执法监管合力,有效解决了‘九龙治水’的难题。”长期身处执法一线的东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负责人马文才感受深刻。

  从单兵突进到协同作战,黄委以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精准施治,共护母亲河血脉通畅。

  黄河流域五级河湖长突破43万名,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8.2万个,建设省级幸福河湖877条(个)……从“治水”到“治域”、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黄委一以贯之推进河湖长制纵深实施。

  如何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协调平衡上中下游用水权利,是黄河保护治理需要破解的伦理困境。

  2023年11月,在水利部、黄委的指导下,宁夏以1800万元交易价格,购得四川3年1500万立方米黄河用水权,完成跨省域水权交易全国第一单。交易盘活了“存量”水资源,也是激发节水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

  拳拳护河心,孜孜治水行。黄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全局性改善。

  看见河流的生命,尊重河流的权利,善待、善用、善治、善享河流,黄河人步履不停。这是人与河流的双向奔赴,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大河,正在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河流危机问题提供黄河方案,共同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水新篇章。(栗方)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