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河南安阳:三千载甲骨归故里 百年路文脉续新章

  • 2025年03月04日 11:08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4日电  洹河之畔,殷墟再掀文化热潮。2月26日至27日,以“赓续殷商文脉 共启传承新章”为主题的殷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举办,近50位考古、历史、文博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安阳,共谋殷墟博物馆创新发展新思路,共探三千年文脉传承新路径,为古老殷墟注入新时代活力。

  “游子”归乡: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

  26日上午,“王入大邑商——天津博物馆藏武丁卜辞探亲展”在殷墟博物馆惊艳亮相,36片武丁时期甲骨珍品百余年来首次“返乡”殷墟。其中3片首次走出天津博物馆,1片更是首次公开展出,镌刻着商王祭祀、战争与农牧的龟甲兽骨,在光影中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

  “这片甲骨是这样记载的,商王乘坐王车去打猎,在行进过程中,旁边臣子的副车不小心碰到王车,车轴断裂,人也摔了下来。”年近八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轻抚展柜,如数家珍地向观众解读。作为甲骨学权威,这里展出的每一片甲骨都已刻在了老人的心里。他动情地说:“散落全球的甲骨如‘有生命的游子’,这些久已离家的甲骨首次‘回乡探亲’,具有特殊的意义。”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天津是甲骨最早辨识地之一,我馆所藏甲骨多为早期发现的甲骨珍品,以片大字多、字口清晰、内容重要在学界享有盛誉。”天津博物馆党委副书记钱玲透露,未来将通过馆际合作推动更多文物“探亲”,让文化交融持续升温。

  权威把脉:以创新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商文明考古研究成果及活化利用、新时代背景下殷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路径等内容展开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学术深度转化为大众能感知的文化温度。”“好的博物馆应该让观众看得懂、有兴趣、受教益、善传播。”“让甲骨文活起来,焕发新时代的风采。”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一曼等权威专家金句不断,支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两场学术讲座更是引人入胜。宋镇豪解读甲骨文整理意义和甲骨学未来发展,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分享全球博物馆展陈创新经验,为殷墟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

  “殷墟考古是殷墟博物馆发展的不竭源泉,要推动殷墟博物馆和整个殷墟遗址融合发展大格局。创新博物馆发展方式,用科技加持、数字化赋能推动博物馆建设;发挥博物馆学术研究优势,发掘好阐释好商文明的丰厚内涵;加强人才培养,增强续航能力……”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表示,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未来已来:从安阳走向世界的文化使命

  从殷墟博物馆三楼的观景长廊西望,洹河对岸的整个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尽收眼底,形成“遗址与展馆共生”的独特景观。在这里,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文明延续的生命力。

  数据显示,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年已接待观众近180万人次,蝉联中博热搜榜“考古遗址博物馆前30”榜首,“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安阳新名片。

  “殷墟是中国的考古圣地,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中国古代遗址。殷墟博物馆展现的以殷墟为中心的伟大的商文明让我感受到的唯有伟大。”殷墟博物馆代理馆长施劲松表示,将以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以现代的方式展现古老的文明,让殷墟从历史文化地标迈向世界文明殿堂。

  敬过往、向未来。千年殷墟正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续写文明新华章。(安阳市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 张俊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