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10日电 11月9日,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徽文馆举办,来自甲骨学、文字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5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字发展的前沿问题,探索文字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

论坛以“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数字技术在文字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承办,旨在促进考古学、文献学、人工智能、文字学等多学科互动融合,助力甲骨文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守护中华文明根脉。
自2024年2月发布征稿启事以来,论坛受到了文字文化研究学者和文字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评审专家组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择优评选的导向,最终从符合征稿要求的93篇论文中评选出论文15篇,其中优秀论文5篇,入选论文10篇。
此次论坛成果丰硕,既有业界“大咖”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剖析甲骨文的形谱和声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讲解殷商玉器䌺琅实考,也有众多年轻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莫伯峰分享从甲骨拓本中将原本的字形提取形成自动智能模型的成果。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他们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尝试通过汉字演变对甲骨文进行破译。他表示,希望甲骨文专家能与实验室密切结合,进一步对人工智能破译甲骨文提出建议,使得数字科技助力甲骨文研究再进一步。
获奖作者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研究生陈闻达对文字形体源流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他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文字发展论坛,鼓励青年学者、学生参与投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学习的机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论坛当天进行了在线直播,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就能了解古文字研究发展的最新情况,学习古文字专业知识。
据了解,文字发展论坛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创办的文字文化研究交流的学术性平台,目前已举办9届,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文字与文化研究的新发展。(安阳市委宣传部供稿 杨焱/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