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6日电 (经晓佳 李会瑞)“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6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进入一年中养生的关键阶段。在郑州新华医院中医医师魏新华看来,小寒养生应以“护阳”为主,预防因为寒凉之邪诱发的疾病。
早睡晚起注意保暖 运动适宜为主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魏新华表示,小寒养生应顺从自然规律进行冬藏,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尽量早睡晚起,每天多睡一小时。外出着装应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平时怕冷的人,外出最好戴一顶帽子,即使是单帽也有很好的御寒效果。

晒太阳是很好的生阳方法,不仅可以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晒太阳时,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魏新华建议,运动应在太阳出来后进行,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健走、跳绳、做操等。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热身,从低强度慢慢开始。运动过程中避免大汗淋漓,以免受寒受风。运动后不要立刻休息,应慢慢减少运动强度。
同时,应尽量避免夜里出行,如果非要出门的话,出门之前喝点热汤,并在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或者加点艾叶。湿气重的可以加点花椒,先煮再泡,助阳效果会更好。
少咸多苦注意引补 避免过度进补
《四时调摄笺》里记载:“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意思是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因此,小寒节气应少食咸味、多食苦味,可选择芹菜、莴笋、生菜、橘子等食物以助心阳。
“小寒时节也是冬季进补的最佳时节,但进补不要冒进,避免过度进补。”对此,魏新华开出了“引补”良方。
引补的方法很简单,平时可吃些健脾开胃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调整脾胃功能。再根据自身的健康条件,适当服食一些精肉如牛肉、羊肉、鸡肉以及人参、蜂王浆、牛奶、鸡蛋、豆浆、红枣、桂圆肉等进补。若进补后无明显的肠胃不适症状,则引补成功。
除此之外,魏新华还强调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做好呼吸道疾病预防,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在冬季应更加注意保暖和饮食调养,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小寒虽然寒冷,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养生方法就能轻松应对,为即将到来的春天积蓄能量,迎接春暖花开的到来。”魏新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