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范晓恒
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8日电 (经晓佳)“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10月8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到来,季节自此走向深秋,秋天即将进入尾声。
寒露,一候鸿雁来宾,大雁排队向南迁移;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鸟不见了,而海边出现的蛤蜊条纹和颜色与雀鸟相似,古人便认为雀鸟变成了蛤蜊;三候,菊有黄华,菊花正开得黄艳夺目。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此时白昼渐短,夜晚渐长。由于日照减少,空气中的热气慢慢褪去,寒气渐渐增多,人们在清晨和夜晚会略感寒意。

被露珠装点的青草。 经晓佳 摄
北雁南飞、层林尽染、黄叶满地,也正是因为寒露节气的露寒秋紧,让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甜香,草木上斑驳着秋天的艳丽,我国从南到北正呈现着秋色的深浅不一……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菊花与其他花不同,越是露寒天冷,越是迎风绽放。“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文人的诗情成就了菊花的风骨,也让赏菊成为秋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植物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 经晓佳 摄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但进入秋天的尾声,气温下降快,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寒露风”的侵袭,因此在欣赏秋日美景之时,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