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10日电 (经晓佳 朱晓真)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集中区,拥有中国考古发掘的最早瓮城、最早宫殿、最早北斗九星圜丘。
这里有夏朝的创世王都、商朝的开国之都;这里是中国汉字的大本大宗,这里是中国的丝绸之源。在郑州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一处处厚重的遗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穿越历史时空,精彩串联起古都静静流淌的千年文脉。
“黄帝天团”六大成员强势回归后,他们伫立在九州之上,鸟瞰神州大地的波澜壮阔。有感于子孙后代兢兢业业、拼搏奋斗的不易,黄帝脑里闪过一念:不如亲自去郑州看一看,这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中一个个灿烂的文化密码究竟是怎样日益生根、延绵不绝的……
第一站,黄帝带领天团成员们来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穿越历史的烟云,在这里他们试图破译“最早中国”的文化密码。
“天地之中”有8处11项历史建筑,其中最吸引“黄帝天团”的便是眼前这座建筑宏伟的观星台。这里是郑州先民确立“天地之中”和测天量地制定一年四季与二十四节气的地方。

“黄帝天团”沿着多年前建造、有些坑洼不平的青石台阶拾阶而上,看到周公测景台矗立眼前。
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也正是在这里,郑州先民确立了“天地之中”的概念,产生了以“中”为特征的文明,书写了灿烂的文明序曲。
第二站,“黄帝天团”来到郑州巩义河洛镇双槐树遗址。这里有着众多“河洛古国”的“宝贝”,最让“黄帝天团”热烈讨论的莫过于“北斗九星”和“家蚕牙雕”。
“北斗九星”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这些陶罐有的边缘非常清晰,有的则多半埋在土下。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黄帝天团”还看到了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仰望遥远的星空,双槐树民众们以高超的想象力,在大河之畔书写了这些神奇的星象符号。想到此黄帝不由得感叹道:“咱们华夏子孙的智慧和才干真是令人赞叹!”

螺祖看到“牙雕蚕”后,眼睛一下亮了起来,忙招呼大家一起围观。
只见牙雕蚕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由野猪獠牙雕刻而成,仿佛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想不到我教给他们的‘养蚕缫丝’术竟然被传播推广的如此深远,还留下了这么生动形象的牙雕,真是不枉费我一番辛苦。”

任何一种人类文明的孕育,都离不开河流的滋养。“黄河宁,天下平。”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繁衍生息、更迭交替中,黄河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是承载中华民族身份与中华文化认同的象征符号。
当“黄帝天团”来到黄河博物馆,看着后人们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和创造力,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仓颉有感而发说道:“我秉承着‘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一带进行创作造字,造的字被后人们称为‘象形字’。”
可以说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至今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

“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吾向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都会响起这首清越的颂歌,无数华夏儿女或是从五湖四海奔赴大典现场,或是网上祈福,共赴这场“心灵之约”。
伶伦说:“今年在系祖坛上,还能看到一对3.3米高的‘莲鹤方壶’模型居中而立。置放‘莲鹤方壶’的浮雕底座,四面刻有浙江良渚、陕西石峁、四川三星堆、红山文化、陶寺文化、双槐树文化、二里头文化、裴李岗文化等8个重要遗址的标志性文物,期待值可以直接拉满!”
此外,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还将融合虚拟技术,表现早期中华文明的壮观情景。拜祖现场,嘉宾们可以移步换景,穿越时空,寻根问祖,体验感十足!“黄帝天团”成员们纷纷搓搓小手,兴致满满。
历史如滚滚潮浪。华夏子孙们傲立于天地之中,循着时光的脚步,勾勒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图腾。
在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故事还在继续书写,“黄帝天团”静待着新的惊喜向他们袭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