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河南探索丨中原学诞生记②:什么是中原学

  • 2023年01月30日 16:24
  • 来源:大河网
  • 责任编辑:李新贺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是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的基础。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理应成为我们河南社科人的学术自觉。

  我们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有哪些创新,取得了哪些成就?大河网学术中原将聚焦这一主题,推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河南探索》专栏。第一期,聚焦中原学的研究。

  中原学是研究中原的学问。其以中原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原经济社会发展为研究重点,以构建地方性知识体系为使命,以继承和发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现代中国文化为指向,以凝练中原文化精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总结中原发展规律、引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追求。

  (一)概念

  界定中原学的概念,首先要确定中原的范围。

  1.何为“中原”

  中原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从广义上说,中原地区指包括陕西、山西、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原的概念,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有专门界定。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及山西、山东、安徽、河北局部地区,涵盖5省30个地级市及3个市辖区、县。狭义上中原则仅指河南,也就是今河南全省。

  “中原学”主要从狭义上的中原(即河南)立论,因为“只有河南全境,全在中原文化圈之内,河南最有资格代表中原和中原文化”,同时辐射广义上的中原地区。

  2.何为“中原学”

  中原学是研究中原的学问。其以中原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原经济社会发展为研究重点,以构建地方性知识体系为使命,以继承和发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现代中国文化为指向,以凝练中原文化精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总结中原发展规律、引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追求。

  中原学立足现实、反观历史、着眼未来;既审视历史、总结规律、会通学理,又以史为鉴、把握当下、观照未来。

  (二)研究对象

  中原学的研究对象很丰富,包括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以及中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主要涉及两个维度。

  一是以中原历史文化的丰富积淀为研究重点,研究中原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中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实现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要解决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

  二是以当代中原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重点,在梳理总结中原发展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互动,主要解决中原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更加出彩的问题。

  中原学内容丰富,其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来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中原学的核心问题研究——中原哲学思想、哲学精神的系统研究。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民族经历了7次思想重构,先是诸子百家(中原子学),然后是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是宋明理学,再之后是冯友兰的新理学,然后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5000年里边我们向世界贡献了五个理念:“易、道、仁、理、心”,这是中华民族5000年最高的哲学智慧,是我们中国的价值观,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

  中原学研究,一方面要重视对中原哲学思想的梳理和研究,要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度,系统研究从春秋战国(诸子学)到北宋时期(宋代理学)思想文化的发展,因为这一段历史的思想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主干和核心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要通过这种梳理和研究,总结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探索中国思想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当代中原精神的研究,比如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南水北调精神、二七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等的研究,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中原学的基本问题研究——中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原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根源和主干意义,中原文化的鼎盛和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辉煌。中原学的研究要通过梳理中原文化形成的根基、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从而明确“我要到哪里去”。

  第三,中原学的主要问题研究——中原现实发展需要的应用研究。中原学研究要紧扣当前中原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更好地揭示中原地区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规律,自信回答“我到哪里去”,从而为中原地区的发展繁荣提供理论支持。

  (三)中原学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地方学的重要特征。综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研究内容的综合性,中原学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从涉及的学科看,中原学涉及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诸多学科门类,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从涉及的领域看,中原地区发展面临着众多复杂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二是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中原学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中原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单靠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能解决现存的复杂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应采用跨学科的方式。

  2.独特性。

  中原学的独特性,也可称作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中原区域的独特性,二是中原文化的独特性。

  (1)中原区域的独特性

  中原学的独特性首先是由中原特殊的地位所决定的。

  中原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我国前120个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可以说,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河南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绝大部分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从夏朝开始,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时间长达3200余年。

  从自然条件看,中原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发生旱涝雪灾的概率很小,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2)中原文化的独特性

  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成为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使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源,又是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基础性等鲜明特点。尤其是从春秋战国至北宋时期,中原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文化,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的存在,使中原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性的存在,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代表。

  3.应用性。

  如前所述,中原学是研究中原的学问,其基本宗旨是立足中原、研究中原、服务中原,不断解决中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它的主要问题研究就是中原现实发展需要的应用研究。因此,应用性是中原学最突出的特色。

  (四)学科定位

  1.新时代河南哲学社会科学

  从中原学研究的背景我们知道,中原学应新时代而生,与新时代同步伐,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

  中原学的逻辑起点在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文化发展哲学的要求,在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原学根植中原大地,立足中原现实,挖掘中原历史文化、凝炼中原文化精神,把握当代中原发展、总结中原发展规律,面向未来关怀人类、贡献中原价值中原智慧。

  因此,中原学的第一个定位是新时代河南哲学社会科学。

  2.新文科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与新技术的推动、新需求的产生以及新国情的要求有关。新文科有三个新特点:一是打破学科边界,实现多学科联合攻关。这种交叉不仅仅是文科内各学科的交叉,更重要的在于人文学科与理学、工学新兴领域的交叉融合,在于把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到文科研究当中,使文科研究建立在科技或者叫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二是更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应用性。三是体现中国特色,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拥有国际话语权。也就是说,中国新文科的发展不仅要体现中国特色,发展中国学派,培养中国的思想家,同时要放眼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学术舞台上担当大任。这个特征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体制所决定的,也是中国新文科区别于其他国家文科建设的最主要特征。

  结合新文科的特点,对照中原学的使命,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从学科的综合性、跨学科性、应用性,还是从中原学的使命而言,中原学的定位都应该定在新时代的新文科上。

  3.地方学

  地方学是一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

  在我国,研究地方、地域的学问,源远流长。但以地名学,最早见于清末民初以地域划分的经学流派,如鲁学、齐学、晋学等。目前,国内以地方命名的学问,大致有三种形态。

  一是因为特定的发现而形成的专门学问,以敦煌学、吐鲁番学、徽州学等为代表。敦煌学主要研究1900年发现的敦煌文书以及敦煌壁画,吐鲁番学主要是对出自西部中古寺院遗址与墓葬中的文书、墓砖墓志等进行研究,徽州学以徽州文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可以看出,这种形态的专门学问都以特定历史时段特定历史遗存或典籍为研究对象,与我们所讨论的中原学有明显差别。

  二是以洛学、闽学等为代表的思想学派的哲学文化研究。洛学是以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为代表的洛阳学人所形成的儒家理学学派,闽学是以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福建学人所形成的儒家理学学派。这些学派主要侧重以思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研究,与中原学有着明显不同。

  三是以北京学、上海学等为代表的区域城市学研究。这类研究重点是为区域发展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与有效的对策思路。比如,北京学强调“融会北京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进行多学科的研究探讨”。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原学与以洛学、闽学等为代表的思想学派的哲学文化研究和以北京学为代表的区域城市学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是这两类地方学的结合,兼具这两类地方学研究的特点,是中原的地方学。

  4.五方之学

  在中原学提出前后,河南有多个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区域色彩的学科问世。东边,有河南大学的“黄河学”;西边,有洛阳师范学院的“河洛学”;南边,有信阳师范学院的“炎黄学”;北边,有安阳师范学院的“甲骨学”;中间是中原学,中原学的“中”字就像甲骨文里边的旗帜,就是要把中原历史文化研究的旗帜插在高地上,统领和辐射各方面的研究力量。中原学和黄河学、河洛学、炎黄学、甲骨学五位一体,这是我们河南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新的发展演变趋势,是五方之学。我们要把中原学放在五方之学中来认识、来定位,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原学与这几个学科的关系。

  与黄河学:黄河学不仅包括黄河文化及其相关的人文、经济、社会等学科,也包括生态、地理、水利等自然学科,是一个跨领域的综合学科。

  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原学与黄河学在时空方面有重叠。黄河文化是黄河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黄河文化包括河湟文化、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流域文化。中原是黄河流域的中心,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学研究的核心和主干,也是中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时空范围和学科影响力来看,黄河学的学科标识已超出中原学的范围。黄河文明是黄河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是一种流域文明,但并不是简单的区域性大河文明,而是中华文明、国家文明的代表与象征,因此黄河学的研究不仅具有时代价值,更具有世界意义。对黄河文明的研究,是中原学必须聚焦的学科领域,但要认识到黄河学的学科标识已超出中原历史文化的范围。

  与河洛学:目前学界对河洛学的概念认识不一,有的甚至把河洛学等同于洛阳学。一般来讲,河洛学有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两种含义:从传统上讲,河洛学仅仅指《河图》《洛书》之学;从现代来看,学者赋予了河洛学新的意义,将有关河洛地区的所有学问统称之为河洛学,是对河洛地区综合学科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尤其是河南的学者更倾向于现代意义上的河洛学概念。

  不管是哪种概念的定义,从河洛学的地理空间、所在的地域和研究的内容看,河洛学应该是中原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河洛学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洛阳学、二程洛学和河洛文化(尤其是河图洛书)的研究。

  洛阳学是一门由国际到国内的地方学问。20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的学者岸俊男认为日本奈良时代的京城——平城京在建设时受到的影响不是来自长安,而是洛阳,从而提出了洛阳学的概念。洛阳学是城市学,是研究洛阳从产生到发展、变迁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学问。洛阳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是中原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尤其是中原历史上思想文化的核心,可见,洛阳学是中原学的核心内容。

  洛学,是北宋程颐、程颢所开创的学派。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形成,经历了先秦孔孟儒学时期、隋唐玄学时期,到了宋明理学时期,才真正建立起内在超越的精神世界。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二程洛学是心性哲学,对中国人内在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把握二程洛学的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是中原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文脉之根,是中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河洛文化研究的重点,也是中原学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与炎黄学:炎黄学是以根源为切入点的新“国学”。2017年底,信阳师范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炎黄学研究院”,这是炎黄学诞生的标志。炎黄学是以上古时期的炎帝黄帝为代表的人文始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问。炎黄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是中华文明之源。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代表,是根、是源。炎黄二帝和炎黄文化是中原文化的起始,是中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炎黄学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解决中华5000年文明“有身、有尾、无头”的问题,在于论证中华文明的起源,因此其学科标识在时空范围和学科影响力方面已超出中原历史文化的范畴。

  与甲骨学:甲骨学,是最有中原特色的专门学问。随着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研究甲骨文与殷商史的专门学问——甲骨学应运而生。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商周甲骨文。由于商代甲骨文发现在中原,从地域的角度而言,甲骨文,毫无疑问是中原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中原学的研究对象。

  “黄河学”“河洛学”“炎黄学”“甲骨学”的发展是中原学发展的基础,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学的内涵。目前,这四个学科群的建设工作基本上都处于起步阶段,“五位一体”的大学科群建设格局才刚刚形成。(作者:李庚香,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研究员、法学博士)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