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1日电 7月29日,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拉开帷幕,信阳城阳城遗址博物馆的“漆木案”和“木虎”在本次展览中精彩亮相。
上海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后人为了纪念他,简称“申”,信阳作为春申君黄歇的母国,春秋时期为申国封地,也称“申”。本次展览,也是两个“申国”在黄浦江畔隔空对话,再续根源。
展览开幕第二天,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市民就络绎不绝。在气势非凡、做工精妙的青铜器“老大哥”的映衬下,楚国的漆器显得瑰丽神秘,浪漫奔放。“漆木案”和“木虎”均2002年出土于城阳城址七号墓,此次亮相上海博物馆,也是向观众表达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一种风貌。
据了解,“漆木案”虽在水中浸泡千余年,但出土后案身依然完好。楚国漆器中常见的黑红搭配,给人一种虚幻深沉的气氛。楚人是华夏族的一支,楚人南迁之后给楚地带来了中原文化的因子,并受中原夏商周文化和其他各民族文化影响,逐渐发展出了独具浪漫色彩和地域特色的楚文化。“漆木案”的造型和装饰是典型楚文化风格,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木案”依然保有这个传统。

“木虎”,该件器物采用整木圆雕,先砍斫成型,然后精雕局部细节。前后粗壮而腰部略纤细,四肢前伸作匍匐状。惟后肢略弯曲使臀部稍高抬,故又显随时跃起前扑之动态。虎头浑圆,双耳直立,耳鼻口雕刻细腻形象。“木虎”表面通髹黑漆,并以黄、深黑、白诸色描绘出略显蜷曲的毛发,以头部的短髭最为生动。
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信阳博物馆、城阳城遗址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217件/组精美文物。本次展览是“何以中国”系列展的第一个重磅展览,通过“夏、商、周”三个部分,带领观众穿越到文明起源的发源地,共同探索同心同德的文化根脉,领略问鼎中原的恢弘历史,品读老家河南的悠悠乡愁。(来源/平桥区委宣传部 作者/代盼盼 翟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