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学者: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
  • 2021年09月08日 14:25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赵伟涛
  •   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8日电 “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和经验正逐渐带动沿线国家形成共识,共同将“一带一路”建成绿色发展之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之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建设,文脉传承。其中所体现的和谐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和实现方法是一致的。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 强调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实际上,生态文明意识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之一,中国古代先贤圣哲就有非常进步的生态思想,如道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观;伏羲氏“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即将天地万物运行规律与人类社会关系结合,以天、地、人为宇宙核心建构中国古老的生态体系;另外如庄子,陶渊明,寒山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独特理解,共同将中国式的生态文明观发展形成为中国智慧的核心成分,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已经广泛影响了世界。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成果要与沿线国家分享,造福沿线国家人民,这与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实现中国发展经验和成果共享的目标是一致的。

      文化生态与生态文明具有天然同源、同根性,而且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之一。以“一带一路”合作为基础的文化生态建设,可为“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共建营造积极、健康、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共同体”的结构性元素。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大,中华文化走出去应发挥融合作用,在“一带一路”总体框架下积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使中国、沿线国家相互之间形成彼此尊重、理解、包容的文化生态,以此抵消“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为“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心灵相通之桥。

      文化的基本结构都包括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主要是自然生态、物质环境,软件主要是文化、文明,两者关系,犹土与雨,“天时地利”是土,“人和”就是雨,没有雨水浇灌,土里长不出五谷;没有“天时地利”,也就不会有风调雨顺。

      换句话说,没有脱离文化印痕的自然,更没有脱离自然环境的文化,文化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新时代的世界是一个文化泛在发展、交汇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闭关锁国成为过去,各国文化都摆脱不了全球一体化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世界一体化的重要渠道,有责任将中华文化传播融入一体化建设进程,为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多铺路,多搭桥,在共同发展中获得各自发展,在各自发展中汇聚合力共同发展,把各国智慧汇聚于“一带一路”建设,这才会形成“一带一路”建设大生态,以及沿线各国发展的“小生态”,最终形成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共同繁荣的文化生态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大生态,将“一带一路”建成一个荣辱与共、和谐一致的文化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孙宜学 作者系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