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运行持续向好,总量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融资成本保持历史低位,为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有力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更加稳固有力,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如何更加精准有效?我省金融机构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集聚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更好推动“两高四着力”实施落地。对此,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中共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等部门,来看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如何更有力。
省委金融办以金融之力为“两高四着力”蓄势赋能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各项工作,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共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委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高效运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房地产融资协调、省市县三级金融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开展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三进一提升”“金融会客厅”等活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8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9.3万亿元、同比增长6.3%,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省委金融办将会同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监管局、河南证监局建立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工作机制,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集聚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两高四着力”实施落地,力争2025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万亿元,信用债发行3000亿元以上。
推动国家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落实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增量政策,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对接,争取更多增量资金落地我省。
加大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城市更新、交通物流、现代水网和重大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和融资对接。落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储备和推送机制,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水平,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做好粮食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供给,优化产品服务,加大贷款投放。强化稳外资稳外贸和服务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持续用好省市县三级金融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聚焦重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破冰、信用贷扩面行动,推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补偿增量扩面,探索建立“科技金融联盟”“科技保险共保体”。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民营经济“三进一提升”等活动,加大民营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的投放力度。支持金融机构优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数字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打造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险资入豫”“基金入豫”,丰富我省金融业态和金融产业链。加强上市后备企业遴选培育,争取更多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做优做精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丰富区域特色期货品种,加快集聚金融与产业资源。
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化河南农商银行改革,推动城商行高质量发展。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充分运用专项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去库存、优供给。持续清理规范地方金融组织。深入落实“四预两打”工作机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金融活动整治为重点,有效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记者 贾永标)
人行河南省分行强化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以下简称“人行河南省分行”)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服务保障“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着力抓好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执行等,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强化货币政策传导执行,促进全省金融供给实现“量增、价降、质优”。该行强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执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尤其是紧抓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落实,把政策措施释放的资金和降低的成本充分传导到实体经济中。深入实施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增量提质行动,持续拓宽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渠道。7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超过9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加6273亿元。加强利率政策贯彻执行,组织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推出一张“贷款明白纸”算清企业融资成本的“透明账”,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7月,全省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66%,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
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完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内外部工作机制,促进全省科技、绿色、民营、小微、消费等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实施科技型企业“破冰扩面”行动,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投放,组织全省金融机构精准对接2677个通过国家部委审批的设备更新项目,签约贷款455亿元。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支持项目联合推介机制,更好满足黄河、丹江口库区等重点流域项目融资需求,推动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近1500亿元。扎实落实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政策和河南省16条措施,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超2.3万亿元、2万亿元。聚焦农业强省建设,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稳产保供等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超2.5万亿元。锚定促消费、扩内需、惠民生,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丰富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文旅场景金融产品和服务应用,7月末全省住户一般消费贷款同比增长12.2%。
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更好服务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银行将更多“专精特新”、中小民营及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主体纳入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覆盖范围,持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广落实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改革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推广工作入选全省金融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十大改革典型案例。引导银行持续深化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助力涉外企业有效提升应对外部冲击能力。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和管理,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着力优化金融服务,强化金融管理,以良好金融工作质效服务全省高效能治理工作大局。持续提升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商旅城市以及重点场所的涉外支付环境,持续提升外籍来豫人员和老年人等群体支付服务便利度。深入开展整治拒收现金,持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同时,支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假币违法犯罪、洗钱犯罪、非法跨境资金活动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人行河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有力有效落实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改革部署要求,强化重大战略实施的金融服务保障,增强金融赋能全省高水平开放质效,以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为全省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李鹏)
河南金融监管局让金融“活水”精准滋养实体经济
“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为河南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做好金融监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以下简称“河南金融监管局”)在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和赋能高效能治理有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两个方面持续发力,见行见效。
加强新质生产力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聚焦河南“7+28+N”产业链群、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大力开展“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金融供给力度、优化产品服务、强化资源倾斜,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金融力量。今年,全省科技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截至8月末达1.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05%。同时,全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授信、投放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截至8月末累计放款117.64万户、贷款金额1.11万亿元,其中首贷户占比11.4%,信用贷款占比49.89%,累放贷款利率3.63%,较机制运行前下降0.35个百分点。
加强农业强省建设金融支持。聚焦河南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定位,进一步优化“三农”领域金融供给,大力支持种业振兴、先进农机装备等重点农业产业链培育,做好县域富民产业融资保障。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截至7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1%;农业保险保费收入94.28亿元,为1168.52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161.74亿元。
加强扩消费稳外贸金融支持。制定金融支持提振消费政策措施,协同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实施,促进全方位扩内需。8月末全省非房类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147.2亿元,同比增长10.7%。出台支持外贸企业“十条措施”,针对空中丝绸之路、中欧班列、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领域重点企业,加大走访对接力度。目前已实现全省1.29万家外贸企业走访对接全覆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下对外贸企业新发放贷款5733户、金额1648.25亿元;累计参保企业4248户,承保金额95.82亿美元。
全面提升金融领域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金融消费纠纷调解机制,指导全省银行保险机构用好小额纠纷快处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加快构建金融消保共治体系,对群众急难愁盼、集中反映的问题业务深入开展溯源治理,有效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全面做好防灾减灾救灾金融保障。针对今年旱涝急转灾情,强化预警监测,督促保险业做实做细灾害应对、查勘理赔、救灾物资、资金赔付等工作,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优化理赔流程,切实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全面提高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能力。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配套金融服务。如针对老年群体,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稳步发展各类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专属银行产品超80只,专属商业保险产品60余款,服务老年群众300余万人次。保险业累计为群众健康和养老积累责任准备金1.43万亿元,同比增长9.33%。
河南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踔厉笃行上狠下功夫,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监管见行动、金融出实效”,以实际行动书写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崭新答卷。(记者 李鹏)
河南证监局增强监管服务力度发挥市场功能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我省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河南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政策,夯实资本市场发展基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以下简称“河南证监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落实“两高四着力”系列具体措施,进一步增强监管服务力度、发挥市场功能,提升服务河南经济社会效能。
直接融资功能更好发挥。今年前7个月,河南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融资1192.1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在交易所市场发行公司债券存量首次突破5000亿元,居中部六省前列。绿色、科创等创新品种206亿元,同比增长57%。5家公司境内IPO申请获得受理。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获批并落地运行。蜜雪冰城成功在港上市,牧原股份等一批优质创新型企业积极推进赴港上市相关工作。
上市公司发展质效改善。全省111家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8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9家。市值百亿元以上公司35家,较去年底翻番。通过上市多元化融资和并购重组加速产业整合,食品加工、超硬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厚植优势,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4年河南上市公司整体研发强度5.57%,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已超110亿元,1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上半年近八成河南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净利润合计447.95亿元,同比增长39.83%。
监管服务适应性提升。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1000家、本金近800亿元。期货套期保值、基差贸易等风险管理服务覆盖面扩大,其中“保险+期货”承保货值39.14亿元,居全国第6位。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扎实,全省伪金交所出清,推进伪私募“双出清”,ST上市公司清零,稳妥应对债券兑付风险,守牢风险底线。
下一步,河南证监局将持续围绕“两高四着力”,落实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政策,发挥市场功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产业投融资,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
一是服务优质实体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协同构建拟上市企业梯次推进格局,对接省“7+28+N”产业链集群,分层持续培育,引导中小企业快速对接资本市场。
二是支持上市公司锚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延链补链强链、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布局培育未来产业,推动融通发展、集群发展。
三是支持重点产业企业项目融资。合力挖掘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领域直接融资需求,适配股票、基金、债券、REITs、期货等多元化工具产品,强化有效需求金融供给,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五大金融”新动能,助力“五个强省”建设。
四是强化市场机构服务功能。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好发挥投融资中介功能,提供适配性风险管理服务,多渠道培育耐心资本,加力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支撑重点产业链群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
五是培育市场生态和发展环境。强化投融资协调发展意识,深化法治诚信建设,落实“四早”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维护河南金融声誉和发展环境。(记者 贾永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