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15日电 (李海珠)8月14日,在2025郑州市第二十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宝石琢磨工技能竞赛举办前夕,“匠心传承豫见璀璨”主流媒体采访活动在河南郑州启动。当日,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郑州高新区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以下简称地大郑研院),实地探访河南省培育钻石珠宝饰品产业产学研项目拨投结合、协同创新结合的发展新模式。
蓝钻、粉钻、黄钻,心形、梨形、榄尖形……在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展柜里,形态各异的培育钻石闪闪发光,吸引众多顾客前来选购。该交易中心正是地大郑研院在培育钻石领域的重点孵化项目。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立的第一家京外产业技术研究院,地大郑研院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建立,数十位专业老师和上百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此从事5G新材料、珠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研和教育工作,以此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强化产业技术落地和社会服务职能。
为何把郑州高新区作为超硬材料研究的“大本营”?官方数据显示,以超硬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是郑州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国内唯一获批的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经过三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郑州高新区在超硬材料领域拥有较为集中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已集聚超硬材料行业相关企业1800多家,行业内70%以上的中高端创新资源汇聚于此,是全国超硬材料产业重要的研发中心、人才基地。
“就金刚石产业来讲,河南省在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优势地位,但在钻石切割打磨方面,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较少。”地大郑研院珠宝玉石中心主任陈耿介绍,近两年,培育钻石的切割打磨技术创新成为该院的重点研究领域。他表示,将多措并举持续提升钻石切磨的自动化程度,加强精工钻、异形钻等切磨技术的迭代升级,逐步培育钻石产业中游的技术升级和自动化改造的深度应用。
“工匠是一切的根本,工匠、工坊和工厂是钻石切磨产业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力量。”谈及该研究院未来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陈耿认为,即将到来的宝石琢磨工技能竞赛正是为钻石切磨工匠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对外打造个人IP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我们要让这些工匠、工坊和工厂都能够被推广、被发现、被看见、被认可。”
他同样表示,培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地大郑研院发挥其师资力量,开展包括钻石切磨班、珠宝鉴定班、电商培训班、珠宝设计师班等各项培训工作,旨在打造多样化平台与窗口为培育钻石工匠赋能。同时,地大郑研院亦鼓励各个相关机构和培育钻石上游企业重视工匠培训工作,并将逐步与郑州、南阳、商丘、许昌等地的技工学校、珠宝学院等联合办学,通过产学研合作,重点培养人才。
此外,制定相关标准认证也是地大郑研院的重点工作。陈耿表示,该研究院联合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编写相关教材及标准建设,以此助力河南省超硬材料行业,尤其是培育钻石产业补链强链,最终联通中国培育钻石产业的内外双循环,增强其全球竞争力,将“中国品”推出去,成为“世界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