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河南独角兽图鉴 从新消费到硬科技

  • 2025年06月24日 09:25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6月18日至19日,2025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榜单发布、融资路演、培育授牌……一场“独角兽”旋风,让我们看到了新质生产力最蓬勃的脉动,也体会到当下中国创新生态正在书写的全新叙事。

  今年以来,蜜雪冰城、胖东来、泡泡玛特等豫企豫商频频出圈,他们和一批传统行业巨头共同构成了河南产业的“大象军团”。

  但在代表科技创新先锋力量的“独角兽”竞技场上,河南企业的身影却显得颇为单薄。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企业名单”中,只有超聚变一家河南企业入榜。即便回溯往届榜单,豫企在独角兽森林中也显得稀缺,这与河南经济大省的体量形成鲜明反差。

  当创新进入“硬核时代”,一个个独角兽企业不断刷新着产业和资本神话。河南经济要实现从大到强、从稳到新的跃迁,一场由独角兽企业引领的“青春风暴”势在必行。唯有让“独角兽”与“大象”共舞,河南方能在新经济新赛道上赢得未来。

  为什么要重视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起源于美国硅谷,代表着那些成立年限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尚未上市的创业企业。这一概念一经提出,迅速得到全球科技界和投资界的认可。

  长城战略咨询后来将独角兽企业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独角兽企业进行了多年的持续跟踪与研究,让“独角兽”概念早已超越单纯的资本标签。

  “独角兽企业是具有发展速度快、数量稀少、备受投资者青睐等属性的创新型企业,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特征。”长城战略咨询董事长武文生认为,独角兽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高水平人才、高能级资本为驱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风向标。

  独角兽企业有多厉害?从长城咨询发布的2024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前十名就可见一斑:抖音、SHEIN、京东科技、微众银行、长鑫科技、菜鸟网络、小红书……这些上榜企业均是各个领域光速崛起的头部企业,很多只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影响力巨大的国民品牌。

  再放眼全世界,以“独角兽”为代表的创新企业已成为推动各国和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美国商业航天公司SpaceX、人工智能领域的OpenAI,估值都达到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中国的抖音最新估值更是高达3000亿美元以上,他们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创新生态。

  不同于500强、单项冠军这些注重体量和市场占有率的企业评定方法,独角兽企业更看重的是强大创新能力和巨大成长潜力。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以独角兽为代表的新物种企业,广泛分布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新兴领域,催生出许多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武文生说。

  6月19日在郑州发布的《GEI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1212家,总估值超过3.6万亿美元,平均估值达29.9亿美元。中国新增的53家独角兽企业,集中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清晰指向新经济竞争的核心战场。

  如今,独角兽概念也得到了政府层面的重视。从2024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到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支持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独角兽十条”、上海、江苏的新基金布局,无不昭示各地竞逐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决心。

  “从建立发现培育机制、提升企业发展效能、强化金融支持赋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支持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柏杰在大会上强调建立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更凸显了政策层面的加码助力。

  今天的“独角兽”,孕育着明天的“产业地标”。培育生生不息的“独角兽”群落,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筹码。

  河南独角兽企业长啥样

  河南产业版图上从不缺乏“优等生”,从双汇、牧原的食品帝国,到宇通客车、中信重工的装备出海,再到蜜雪冰城、胖东来成为现象级消费品牌,这些企业构筑了河南经济的坚实基座。

  这些“大象”企业身边,不时也有“独角兽”崭露头角。

  通过梳理之前的多个榜单,至少有致欧家居、锅圈食汇、蜜雪冰城这些豫企入选过“独角兽企业”,后来均实现上市“毕业”退出榜单。目前仅有超聚变一家在榜,此外还有中科清能、东微电子、巴奴火锅三家“潜在独角兽企业”。

  “河南独角兽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有很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在新消费领域培育了一批明星企业。”武文生说,河南企业多从本地优势产业土壤中生长,通过模式或业态创新实现了价值链跃升。

  蜜雪冰城、锅圈食汇、巴奴火锅均是自河南创立、在河南壮大的,这三家消费企业呈现出典型的“资源禀赋—规模化放大—技术或供应链赋能”成长路径,既深耕本地优势,又突破产业边界。

  蜜雪冰城从街边小店发展到4.6万家门店连锁,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它依托河南农业大省的全产业链优势,形成“高质平价”的渠道带动能力,体现豫企扎根大众、供应链制胜的智慧。

  锅圈食汇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及生产能力和广泛的社区商店网络,成功打通“锅圈(渠道)—华鼎(供应链)—澄明(生产基地)”三位一体的消费闭环,极短时间内即达成万店连锁并实现盈利。

  再放宽视野,起步于郑州的致欧家居虽然做的是跨境电商,但同样受益于国内强大的轻工产业集群,通过整合家具家居供应链资源,发挥规模效应,不断拓展新渠道、新品类,吸引欧美消费者转换消费场景,成功建立全球化品牌。

  一面是“接地气”的消费跃迁,另一面是“硬科技”的艰难突围。连续四年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的超聚变,就是河南在科技赛道上的新赛手,其液冷服务器技术、AI算力优化及根技术研发已实现海外市场三年复合增长率超50%,为科技企业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带动了河南先进计算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

  新晋“潜在独角兽企业”中科清能创立时间才短短三年,即成为我国超低温技术领域的头部企业,其氢液化装备已用于火箭发射燃料供应,并在氦液化装备、CRAFT核聚变大科学装置、量子芯片低温解决方案等方面攻克不少“卡脖子”环节。东微电子则从集成电路靶材入手,逐步过渡到零部件、设备和制造技术,卡位广阔的国产替代市场,目前即将完成C轮估值30亿元的融资,展现出向“独角兽”冲刺的强劲势头。

  “河南要利用好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将‘产业链优势’转化为‘创新链动能’,将‘规模效应’升维为‘生态效应’。”武文生建议,要让“大象”与“独角兽”共生共融,鼓励传统产业巨头开放供应链、市场渠道和产业资源,主动孵化、并购或战略投资与其转型升级方向契合的硬科技初创企业,形成以大带新、以新促大的良性循环。

  郑州能成为“独角兽之城”吗

  6月19日,百余家独角兽企业齐聚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这是郑州连续两年承办高规格独角兽大会,目的是推动更多独角兽企业关注郑州、投资郑州,以独角兽企业引育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角兽企业就是创新型主体的突出代表,我们深刻认识到拥抱‘独角兽’就是拥抱未来,培育‘独角兽’就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

  郑州确有培育“独角兽之城”的潜力。虽然相比北京、上海、深圳差距甚大,但目前河南所有(曾)入榜独角兽企业均成长、壮大于郑州。

  “一个城市拥有5家以上的独角兽企业,说明其创新能力较强、创新生态良好。”武文生说,从累计培育的独角兽企业数量看,郑州创新能力足以支撑跑出更多“独角兽”。

  这背后基于郑州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目前全市七大主导产业总规模超1.75万亿元,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材、铝板带箔、冷链食品、体外诊断产品等生产基地。

  这些龙头企业积聚了众多创新要素,既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同时也给科研机构提供成果转化平台,为创新企业提供高水平的验证平台。

  “我们很早就在郑州布局,从原有的30个人短期内要扩展到100个人左右。郑州在人才、资源上还是非常有特点的,包括一系列和卫星通信相关的资源都有优势,这个产业会发展得比较快。”前来参会的独角兽企业北京航天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说。

  郑州还较早打出政策组合拳,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全链条梯次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

  前浪奔涌,后浪蓄势。此次大会上,郑州市还为圣莱特空心微珠、紫光计算机、匠多多等10家企业颁发独角兽培育企业证书,打造“独角兽预备队”。

  随着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中原之光超短超强激光平台、MEMS研发中试平台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成投用,郑州创新能力将跃升一个新台阶,也为培育独角兽企业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独角兽企业成长有其鲜明特点,要打造热带雨林生态。”武文生说,郑州要锚定“硬科技”主航道,集中资源支持算力与人工智能、氢能与新型储能、半导体及新材料等已具苗头的硬科技赛道,打造几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同时,构建“耐心资本+精准服务”的金融生态,壮大本土创投,强化资本对接,为独角兽苗子提供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打造“场景驱动”的创新范式,主动开放智慧城市、绿色低碳、民生服务等领域的重大应用场景,吸引独角兽企业参与解决方案设计和落地,以场景验证技术、迭代产品、培育市场。这是区别于传统招商引资、实现差异化突围的关键。

  从“大象独行”到“万物共生”,河南新经济的未来图景,绝非“大象”与“独角兽”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关乎产业生态重构、创新基因再造的深刻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独角兽企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记者手记

  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独角兽企业的繁荣度,本质上反映了一个区域风险资本活跃度、创新人才浓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制度包容性的综合水平。河南的“稀缺”,深层折射的是创新生态关键要素的短板。

  当创新迈入“硬核时代”,区域竞争的胜负手,在于能否孕育出既能穿越经济周期、又能定义未来规则的“新物种”。郑州乃至河南的机遇,有赖于能否利用好庞大的产业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日益改善的创新环境,将“产业链优势”转化为“创新链动能”,将“规模效应”升维为“生态效应”。

  站在全球视野看,中美两国已主导独角兽企业榜单,《GEI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以372家独角兽企业位居亚洲第一,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的三成。“372”这个数字既是荣耀也是考题。美国硅谷用半个世纪培育出苹果、特斯拉,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往往要默默无闻数十年。中国“独角兽”的“青春风暴”令人惊艳,但在很多行业红海竞争硝烟弥漫的当下,如何避免自嗨式创新,回归用户核心需求,在“专精特新”与“全能化”中螺旋上升才是长久之道。创新没有终点线,今天的领跑可能只是明天比赛的入场券。

  这场“独角兽”竞争中,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榜单排名。把实验室专利变成生产线上的良品率,将政府补贴转化为自循环的研发投入,让每个智能交互都指向真实需求——这些看似枯燥的细节,才是决定“独角兽”能否进化为“千里马”的关键。我们需要“独角兽”,也需要千千万万个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蚂蚁雄兵”。

  “独角兽”这场“青春风暴”的号角已经吹响。它需要的不仅是政策扶持与资本涌入,更呼唤一种拥抱不确定性、鼓励原创探索、崇尚长期价值的全新产业文化。让“大象”的稳健与“独角兽”的锐气交织,让本土智慧与全球视野交融,河南方能在这场新经济的长跑中,从跟随者蜕变为定义者,书写属于自己的产业新篇。

  创新没有终点线,今天的每一分耕耘,都在为明天的“河南创造”铺就基石。时不我待,唯创新者胜。(记者 陈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