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淮水激荡中原“船”奇

  • 2025年06月11日 10:00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河南瑞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5000吨级钢制集散两用货船在全省率先试航。
河南瑞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5000吨级钢制集散两用货船在全省率先试航。

  6月9日清晨,淮河滩上薄雾渐消,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钢花四溅、锤声铿锵。4艘新造的载重6500吨集散两用钢制货船沿淮河岸边整齐列队,船头桅杆刺破长空,它们是河南首次造出的最大船型。

  船因水生。千里长淮横贯信阳,造就了河南最大综合性单体内河港口淮滨中心港等天然深水良港,常年通行5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信阳作为河南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水运可南通余杭、北达涿郡。多重便利因素,形成信阳船舶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独特优势。

  从淮河滩出土的商代独木舟,到赢得“十船三淮滨”美誉的钢制散装货船;从年造600余艘2000吨级货船,到5000吨级集散两用钢制货船建成下水;从“淮滨造”游艇远销海内外,到一次性接到20艘万吨新能源货船订单……

  乘着河南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信阳船舶制造业扬帆启航,加快从传统造船向绿色智造转变,逐渐成为河南造船业的领跑者,书写着新时代的中原“船”奇。

  千帆竞发内河航运“十船三淮滨”

  淮滨县淮航船业有限公司船台上,20余艘在建货船的钢铁骨架鳞次栉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祁瑞手持焊枪,专注地处理着一艘5000吨级的船体焊缝,她的面罩被焊花映得通红。“仰角焊最难,钢板温度高,手要稳,眼要准。”从业30余年的祁瑞,已焊接过数百条钢制货船。

  淮河岸边的造船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独木舟的打造,兴盛于明清漕运千帆竞渡。新中国成立后,淮滨造船业历经三次蝶变:从建县初期的百舸争流,到改革开放前的短暂沉寂,再到新时代的钢船出海。

  张杨可谓历史的见证者——他12岁随父学艺,经历了船舶吨位从500吨到1000吨,从2000吨到5000吨,再到1.2万吨钢船的“几何级跨越”。如今,张杨和弟弟各自经营着一家造船企业。

  “国家钢铁工业的强大托起内河航运的兴盛,也造就了淮滨造船产业的黄金时代。”站在父亲用过的老焊机前,张杨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钢材紧缺制约着淮滨的造船规模,当时只能建造150吨左右的笨重水泥船。随着我国钢铁产量问鼎全球,淮滨造船业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屡屡刷新河南造船业纪录,去年更是突破5000吨级船舶建造瓶颈。

  从木船到水泥船,从钢制货船再到新兴的游艇、画舫,淮滨已实现船舶制造承载能力和技术的飞跃,成长为淮河流域最大的造船基地。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被评定为河南重点培育的20家特色装备制造园区之一。

  “内河航运‘十船三淮滨’。”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杨勇高兴地说,“淮滨造”钢制货船畅销淮河、大运河、长江水系,游艇远销青岛、三亚、张家界等旅游景区,并已开拓印尼、缅甸等国家的钓鱼艇市场。

  2022年,随着《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印发,河南内河航运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信阳造船产业也抢抓机遇,从淮滨一隅扩展到息县、固始等沿淮县区。

  一场推介会彰显信阳船舶产业的兴旺。2024年11月,在信阳举行的临港产业招商大会暨内河港口和船舶制造业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项目16项,总金额近200亿元。其中,淮滨县的绿色淮河船舶制造产业园项目、固始县的往流镇船舶修造项目、潢川县的淮河船业有限公司船舶修造项目、息县的造船产业园区项目等,正加速推进信阳造船业聚链成群、集聚成势。

  产业蝶变绿色智造领跑河南造船业

  走进淮滨三号码头的河南金隆诺宝船艇有限公司,宽大的厂房内停放着一艘即将完工的80尺远洋钓鱼艇,其流线型的船体在灯光下泛着珍珠光泽,展示着船厂精湛的造船工艺。该公司是河南唯一取得游艇、画舫、执法艇生产资质的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已拿下多个全国游艇制造的“第一”。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研发生产‘水上跑车’,并投入市场的企业,实现了豪华游艇河南造。”公司董事长王金琪自豪地说,由于质量可靠,性价比高,船艇已远销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淮滨县造船业已成为全省造船业先进技术的领跑者。“我们正围绕内河船舶和游艇制造两大主导品牌,加强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扬州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合作,大力加强技术攻关,推动船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杨勇说。

  如今,淮滨县已与中国船舶集团风帆储能科技公司签订协议,启动内陆临港船艇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造船产业研究院,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四新”标准,招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驻,打造绿色淮河航运产业、船舶制造全产业链。

  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信阳已把船舶制造列为全市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招引上下游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同时,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造船业的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

  在息县淮河闾河口港河南瑞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激光切割机以毫米级精度裁切钢板。机械臂将分段船体吊装至智能焊接平台,随着蓝色电弧光规律闪烁,巨大的钢船骨架雏形初显。“过去用手工切割,造一艘2000吨级货船需要3个月,现在已压缩到70天。”公司技术总监孙少君说。

  凭借强大的船舶设计、制造、改装和维修能力,瑞航船舶重工成为河南唯一获得中国船级社工厂认证的企业,是拥有海船建造资质的船舶总装单位,更是赢得了海内外的订单。今年年初,该公司成功签约20艘120米长的新能源锂电船舶订单,满载量可达1.2万吨,是河南目前在建最大吨位船舶。

  行走信阳沿淮两岸,你能看到,船舶制造企业加快从淮畔滩涂作坊转变为智能造船车间,从手工切割蜕变为绿色智造。智能生产线与绿色技术深度融合,正加速信阳千年造船产业蝶变,催生出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内河船舶智造集群。

  航道升级拓宽中原出海大通道

  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现场,中交广航局项目部支部书记王志强带领团队进行护岸工程作业;淮滨G220淮河大桥拆除重建工程中,保通钢便桥与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新桥同步建设;花埠大桥新桥150米跨度的桥梁主跨即将合龙……

  信阳造船产业兴盛的背后,是河南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和淮河干流航道的全线提升。自2022年河南内河航运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信阳淮滨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项目等6个项目开工以来,淮河航道升级与信阳造船产业形成良性互动。

  “步入新时代,货量上升,需要更大更多的船,也需要更宽更深的航道。”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林介绍,航道等级的提升,可使5000吨级以上货船直达淮滨。而新造船舶吨位的提升,则带来航运成本的降低,从而激发内河航运的兴盛。

  按照信阳“一干六支”“一港四区”的航道和港区布局规划,目前已建成3个港区、6个港口作业区和29个码头泊位,开通至蚌埠、连云港、武汉等10条集装箱航线,有效打通了连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的豫货出海通道。

  “公司货物主要从淮滨中心港‘出海’,运输成本能节省三分之二。”淮滨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河南制造通过公司的物流链出口海外,目前已触达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喜讯也从下游传来:2023年9月,江淮运河全线通航,淮河水运相较经京杭运河连通长江,节省航程200公里至600公里。2024年8月,安徽临淮岗复线船闸建成通过质量核验和交工验收,通航后,5000吨级船舶可直达淮滨。

  “随着江淮运河的通航,淮滨至长江中上游水运距离大幅缩短,运输时效显著提升。同时,可通航更高吨级的船舶,物流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董林对淮滨中心港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信阳淮河沿岸的港口、船厂、码头,工人们正在“穿针引线”,紧张施工。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造大船、建大港、修铁路,为河南加快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编织“网线”。

  目前,淮滨中心港临港铁路正在加快建设。“建好以后,中国西北地区的货物都可以通过铁路运输直达信阳港,并由此出海,港口辐射范围将变得更宽广。”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守岩透露,淮滨中心港一个50万标箱的码头即将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吞吐量。

  好消息接连不断。5月27日出台的《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提出,重点打造周口、信阳、郑州3个临港产业发展核心。作为“三核”之一,信阳港在带动豫东、豫南地区合作的同时,将进一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对接协作,构建产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中原出海,奋楫深蓝。一艘艘河南造的千吨级货轮,正满载着河南商品,从信阳各个港口启航,沿着淮河驶向江海,融入全球大市场。(记者 卢松 刘宏冰)

  专家观点

  在临港产业新赛道上扬帆启航

  □信阳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张臻

  贯彻落实《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推动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信阳所需,也是信阳所能。信阳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坐拥淮河主航道,内河航运历史悠久、航运发展资源丰富。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信阳有资源、有基础、有优势、有支撑,正是深刻把握了“长板决定高度、优势定义赛道”的发展规律,以“优势做极”思维将信阳所长与发展所需有机结合;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有利于信阳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在发展新赛道上借力起势、聚力成势。

  推动信阳造船产业发展传承创新。造船业是淮滨的传统优势产业,凝聚了这个内河造船基地几千年通江达海的航运基因。淮滨造船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造的船跑得快、船型好、价格优,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当前,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内河航运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船艇市场需求不断提升,造船产业正逐步向信阳沿淮县区扩展。同时,新质生产力赋能船舶制造,船舶承载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跃升,“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的全产业链正加速形成。造船产业的不断进步对整个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托举和支撑。

  其时已至,其势将起。信阳正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航道提质升级,加速高标准打造信阳港,争创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做优做强临港产业,着力推动临港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食品、钢铁、船舶制造、轻工纺织、绿色建材、户外家居等临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临港经济区,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好中原腹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作用,强化临港产业对接协作合作,积极承接先进装备、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转移,构建产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作为我省确立的临港产业“三核”之一,信阳临港产业的加速发展正是河南要打造万亿级临港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河南正全面激活流域经济,加速建设降本增效、港产协同、流域联动、开放创新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在临港产业新赛道上劈波斩浪、扬帆启航。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