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河南400亿元税惠民企的账怎么算

  • 2025年04月22日 09:54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们国家的外贸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

  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中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同样与“税”相关,一张经济大省的税惠账单,却传递了别样的暖意:

  统计显示,河南省现行税惠政策超六成惠及民营经济,2024年度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了400.4亿元的税惠。

  这笔钱是怎么让民营企业“支棱”起来的?

  历史从不辜负奋进者。在河南,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5%以上的GDP、65%左右的税收。可以说,民企有信心,经济有活力。

  两组数据直观展现了民营经济与经济大省的双向奔赴,数据背后的三本账,更折射了“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定力与远见。

  经济账:政策滴灌滋养创新雨林

  长期主义是一种热忱,往往意味着正向的力量在持续汇集,涌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以此形成一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比如说:税惠与研发。

  “研发投入越大,享受的税收优惠也就越多。”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耀武的体感最为直接,“这几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750万元,不仅让我们尝到了创新发展的甜头,也更有底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有了这股向上攀登的劲儿,“小微珠”亦能有大作为。圣莱特核心产品空心玻璃微珠,因其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隔热保温等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海洋装备、汽车制造以及新型建材等多个领域,该公司也于2月份实现单日百吨级的发货量新高。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求变始终是一件正确而艰难的事情。难在实打实的资金投入,难在关键时刻政策的及时雨能否及时落地,为企业送来温暖、提振信心。

  “当前,我们正处于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行业内竞争加剧,经营挑战逐年增加。”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仅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两个政策,就可以让公司在2024年节约税金22837万元,轻装上阵也让企业有了更多可能。

  四月的中原大地春意盎然,税惠春风与乡村振兴的协奏曲交响共鸣。谈及税收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时,全国人大代表、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农业税取消让农民得实惠,税收减免政策让企业有奔头,党的好政策要永远记在心上。咱们办企业就应该依法纳税,该缴多少是多少!”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咱们村口拓宽的濮渠路、新建的濮阳县第十一中学,都离不开国家税收的支持,背后都蕴含着大家合规经营、诚信纳税的贡献。”濮阳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垚峰给西辛庄村村民算了一笔账。

  刘垚峰说,税务部门一直致力于用税收的“减法”换发展的“加法”,出台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产品流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众木成林风景好。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省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630.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相关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400.4亿元,占比达63.5%。

  效率账:流程瘦身激活“新”企动能

  现代经济是效率经济,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就是提高效率的过程。

  “几年前办理出口退税,从准备纸质材料到退税到账,基本上需要一周时间。现在实行无纸化申报和自动化审核后,出口退税款基本上当天就能到账。”谈及出口退税业务办理,安阳百斯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靳莹莹深有感触。

  作为一家产品远销非洲、欧洲等地的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资金周转的压力,可以说效率就是企业生命线。

  “效率是企业生命线,及时足额的出口退税款有效提升了企业现金周转率。”靳莹莹说,有了这种加持,公司也加快了海外市场开拓的步伐,目前正积极投身墨西哥、智利、印度等新兴市场。

  得益于以数治税深入推进,全省税务系统以推进征纳互动服务为基础,从服务纳税人缴费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探索开展税费事项跨区域通办,为纳税人全链护航,实现“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新突破。

  在以往,跨区域办事梗阻是企业主经常遇到的“拦路虎”,如今全省跨区域通办业务范围已扩展到全部办税缴费事项,纳税人缴费人不出市、不出省即可解决各类跨区域办税难题。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人工核验”到“数据穿透”。2025年以来,三门峡灵宝市税务局累计处理涉税业务2632项,其中“跨省通办”事项13项,跨市通办事项53项,市内跨县区通办事项75项,互动成功率达99.84%,税务部门数字化服务正以“云端加速度”破解办税堵点。

  在被誉为“特炭之都”的平顶山市,素有新材料产业“黑金子”之称的石墨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让石墨产业链条日益完备是税务部门持续关切的问题。

  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当地税务部门依托“税务+网格员”网格化联络机制,定期梳理分析石墨企业发展状况及产品特点,量身定制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惠政策;构建“小服务+大链条”石墨行业税源管理模式,推动税惠政策与产业上下游链条深度融合,为石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税能量”。

  环境账:法治天平托举公平生态

  经济持续繁荣的源头来自完善的法治,来自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平台。企业逐浪前行的战略定力背后,是对自身发展环境和前景的坚定自信。

  4月1日上午,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联合多部门在郑州举行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合规经营豫税同行”座谈会。

  与今年税收宣传月“税收·法治·公平”主题一脉相承,税企双方在现场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合规经营诚信纳税”承诺书,并通过对话交流,汇聚合力共同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

  “法治公平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税收法律制度体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收教研室主任薛桂芝表示,税收立法有助于增强税制确定性,让企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持续加强税收法治建设,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区域政策差异“藩篱”。为了进一步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我省一体推进“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效能税务建设再上新台阶,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税企双方始终休戚与共,河南省税务部门将坚守法治正道、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守法企业、打击违法行为,一视同仁服务、一律平等对待,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优化办税缴费服务体验,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助力各类经营主体行稳致远、做大做强。”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群表示。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近年来,民营企业更加重视依法诚信纳税与合规经营,税收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在这种双向奔赴中有了新动能。据统计,2024年全省守信纳税人达243万户,比2023年增加26万户,其中纳税信用最高等级A级纳税人数量13.6万户,比去年增加2.8万户,诚信纳税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随着税务领域的改革驶入深水区,纳税服务和税务执法的便捷性、精准性不断提升,多项账单背后的力量正在形成合力,驱动民营企业破浪前行、行稳致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企创新动能更加澎湃,河南民营经济必将无惧外部“关税游戏”阴霾,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记者 贾永标)

  短评

  “税动力”激活民营经济“新引擎”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可以说,税惠政策减的是税费,增的是信心,优的是服务,强的是动能。

  近年来,我省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在落实税费政策、优化税费服务、规范税务执法等方面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全心全意助力广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在政策东风的持续吹拂下,河南民营企业敢闯敢创,整体发展实现了量质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127万户,民间投资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为民营企业发展护航,不仅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还要注重加强规范引导,力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其中,共建共享公平税收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合规经营既是必答题又是关键抓手。

  因此,税务部门要坚决有力优化好税费服务,主动回应企业诉求,切实解决企业办税缴费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为经营主体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在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管理服务措施的助力下,民营企业经营活力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从田间地头把镜头拉远,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河南民企的转型图景正与税惠政策的创新轨迹深度交融。税惠政策的“强磁场”效应,不仅激活了民营经济的“一池春水”,更在中原大地孕育着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董成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