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牵手”老挝 河南迎来哪些机遇?

  • 2025年04月21日 10:31
  •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在繁忙的国际货运班列助力下,河南在东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图片来源:国铁集团郑州局
在繁忙的国际货运班列助力下,河南在东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图片来源:国铁集团郑州局

  河南外贸“记事簿”,再添大事件。

  日前,一列满载复合肥料的列车,从郑州圃田车站发出,几天后,该列车将抵达老挝万象。至此,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按图运行1周年以来,累计开行超200列。

  “牵手”老挝,为河南带来了什么?不断扩大东盟朋友圈,又意味着什么?

  “牵手”老挝,河南农产品有了新“买家”

  按图运行1周年,累计开行超200列,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为河南外贸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年来,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累计开行207列、17944个标准集装箱(TEU);其中去程200列、16860个(TEU)标准集装箱,回程7列、1084TEU个标准集装箱,累计货重43万吨。出口货物有硫酸铵等化肥原材料,大蒜、胡萝卜、洋葱等农副产品,进口货物有木薯淀粉、榴莲、龙眼等。

  不过,河南“牵手”老挝,并非从去年开始,2022年就有了实质性进展。

  2022年3月,河南首趟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国际货运列车发车。之后,随着合作的深入,2024年4月11日开始,“郑州—万象”有了更为固定、常态化的安排。

  记者从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了解到,目前,中老班列稳定常态化开行,日均1列,从圃田和新国际陆港交替开行。郑州—万象平均运行时效5.88天,郑州—琅勃拉邦(老挝)5.22天。

  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的常态化开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的国际运输双通道,助力中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向奔赴,东盟已成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河南与老挝的故事,只是近年来河南积极拓展东盟朋友圈的一个缩影。

  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外贸进出口达8201.7亿元,其中,对东盟进出口最多,达1091.5亿元,同比增长1.7%。今年一季度,河南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额达到254.5亿元,同比增长近8.9%。

  在频繁的“相互奔赴”中,河南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正“遍地开花”。

  郑州机场已先后开通至泰国曼谷、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等6条航线,郑州—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全面搭建。

  去年11月,2024河南(郑州)—东盟粮农合作大会举行,33家中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涉及农产品贸易、农机设备、食品加工、水果种植等多个业态,签约金额逾百亿元。

  柬埔寨国家航空与郑州延鲁武校、郑州体育职业学院就航空人才联合培养、体育与文化艺术交流达成合作意向……

  据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介绍,随着中老铁路国际运输网络的持续完善,在产业方面,河南与东盟有了更为多样化的互补与合作。

  创新开发的“班列+市场采购”运输模式,为河南中小微企业走出国门开辟了一条陆上便捷新通道,保障外贸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

  常态化开行郑州—老挝“冷链”往返班列,有效推动河南优质农产品大蒜、洋葱、胡萝卜等走上东盟人民“家庭餐桌”,东盟榴莲、香蕉、山竹等进入河南人民“水果篮子”。

  “门到门”定制班列服务,助力心连心化肥等外贸企业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中老班列货物从初期以塑料橡胶为主,扩展到化工产品、机械零配件、陶瓷玻璃制品等高附加值品类,带动了河南出口货物品类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从“通道经济”迈向“产业融合”

  从陆上到空中,河南加快开放步伐,对自身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带动了河南经济的增长。”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看来,与东盟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河南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河南的机电产品、铝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也在不断增加,提升了河南制造业的竞争力。

  外贸的繁荣,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仓储、加工制造等,为河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他建议,接下来,河南可以依托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和郑州机场“航空冷链走廊”,开通“班列+包机”联运专线,组织企业将河南的速冻食品、汽车零部件等通过铁路运至云南昆明,再经航空分拨东南亚,实现“72小时达”。

  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东盟跨境电商分拨中心,利用跨境电商“9710”和“9810”模式,推动假发、家居等小商品通过“海外仓”方式,辐射东盟市场。

  此外,在货物贸易的同时,积极组织河南高科技企业在东盟建设数据中心,开展跨境电商直播、远程医疗服务等。

  “河南与东盟的外贸合作已从‘通道经济’迈向‘产业融合’,未来需以RCEP为纽带,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宋向清说。(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记者 王访贤 实习生 邝雨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