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车轮上的新河南——河南新能源汽车突围记

  • 2025年02月25日 10:14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汽车,现代工业的明珠,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河南,车的故事穿越古今。

  早在2400多年前的郑国(今新郑一带),就已经有了豪华马车。郑韩故城遗址内,出土的车马坑数量之多、技艺之精、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时空轮转,再看中原。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世界最大新能源客车制造商宇通、世界最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车神”齐聚河南,一路狂飙向前。

  2024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68.1万辆。而在3年前,这个数字是6万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增长数字,也是一次真正的换道领跑逆袭。

 

  换道

  汽车,需要高超的换挡技术,汽车产业,同样需要精准的换道时机。

  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生产基地,一分钟下线一台新能源整车,30秒钟下线一支动力电池电芯。

  2024年,比亚迪郑州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这一年,比亚迪在全球率先实现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几十年追赶后,终于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了换道超车的奇迹。

  伴随和比亚迪的深度合作,河南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赛道上也实现狂飙。2024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7.3%,远高于34.4%的全国平均增速。

  曾经的燃油车时代,河南没有叫得响的乘用车企业,虽然陆续引进了东风日产、海马、奇瑞等,但汽车重镇的梦想始终未能实现。

  直到新能源汽车赛道兴起,河南下注了新的战略抉择。

  命运的转折点定格在4年前的2021年9月9日。这天,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拐点。

  “河南速度”诞生。37天内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顺利投产……2023年4月,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航空港区投产,当年完成产值334.7亿元,生产整车超20万辆。如今,这里已是比亚迪连片面积最大的整车基地。

  “河南通道”打开。去年6月30日,郑州国际陆港启用、专用铁路通车,首发列车装载260余台河南制造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开往乌兹别克斯坦,未来沿着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建设的50平方公里国际陆港,可实现整车15天直达欧洲。

  “一辆车”唤醒“一座城”。比亚迪超级工厂的到来,仿佛给这个东周时期就是造车之乡的古地施了魔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比亚迪全球模具中心和全球零部件制造中心等项目去年在这里先后开工。

  以比亚迪为龙头,郑州航空港区还规划了31.4平方公里的空港汽车城,郑开汽车产业带集聚了10余家知名车企、百余家零部件企业,覆盖全省90%以上车型及产品,整车产能超200万辆。

  以此为空间载体,一座国际一流汽车小镇呼之欲出。未来将集聚数十万产业工人,年产百万辆新能源汽车,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引进龙头企业比亚迪,河南抓住了新能源汽车换道的历史机遇,打造‘中国中部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郑州名片指日可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说,上一个汽车“黄金十年”,河南错失了乘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期;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黄金十年”,河南没有再错过,产业蓬勃起势,未来潜力巨大。

 

  加速

  汽车,体现的是速度与激情。

  “我没有看错,原来以为是90%,结果是超900%!”去年11月,来参加河南汽车产业发展合作对接活动的嘉宾,被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长速度震住了。

  去年前三季度,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36.17万辆、增速901.9%。到了年底,郑州下线新能源汽车数量飙涨到62.6万辆,由此带动全市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

  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河南的“车速”一直在不停往上提,3年时间,发展目标调高近5倍。从最初规划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30万辆”,一路提高到“突破140万辆”,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飙升的不仅是速度,还有新能源汽车出海业绩。

  北极圈内的挪威北部小镇希尔克内斯此刻还是严寒的冬季,数辆黄色的宇通新能源公交车稳定行驶。这一幕吸引了中国游客的目光,“河南小伙北极偶遇河南造客车”的话题登上热搜。

  河南本土汽车龙头宇通客车,跨过客车产业周期,通过出海开启新一轮成长。2023年出口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同比增长78.87%,产品批量远销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宇通客车出口销量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37.73%,其中,新能源客车在欧洲等高端市场形成突破,新能源客车出口同比增长84.6%。

  如今,宇通的新能源产品涵盖客车、卡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及环卫装备等,目标是到2030年规模突破千亿,在河南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群。

  英国古德伍兹速度节活动现场,产自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的“MG”汽车从观众席前飞驰而过,这个源自英国的汽车品牌如今在中国得到了新生。

  “销量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全球是有吸引力的。”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总经理丁波介绍,2024年全年,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制造生产的出口车型超31万辆,每出口欧洲10辆中国车,就有7辆是“MG”,大部分来自郑州。

  如今,郑州成为上汽制造出口汽车最大的生产基地,从郑州出发,一辆辆新鲜出炉的MG汽车被运往青岛港、连云港、上海港、广州港,再由港口驶向全球。

  看好河南,深耕河南。目前,河南已成为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出口基地。今年,新导入的“智己”车型将在上汽郑州基地实现批量生产,一个以整车厂为核心,涵盖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软件中心、发动机厂、动力电池工厂、充电场站、新能源循环产业等数十个上下游项目的全产业链汽车基地已然成型。

  起飞

  从位于郑州航空港区郑韩故城遗址的“车马坑”向北行驶40公里,就到了现代郑州的地标二七广场,这里新落成了1.5万平方米的比亚迪·迪空间,集成了最新的汽车科技、设计、体验,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

  从“车马坑”到“迪空间”,一“车”落,满盘活。河南连续三年出台支持政策,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车轮”产业链、生态圈,竞逐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洛阳市伊滨区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灯塔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1秒产出一个电芯,2.5分钟生产一个电池包。世界最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到来,为洛阳“链”起一个千亿产值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奇瑞在开封集齐了总部之外唯一的乘用车、商用车、KD出口生产研发基地,平均每15分钟就有1辆奇瑞汽车从开封走向世界。今年陆续将有10款以上新车型或改款车型在开封投放。

  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加快推进,全省制氢—储氢—加氢—燃料电池—关键装备及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初步成型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穿珠成链、聚链成群,一辆车的产业红利正在快速释放。河南本土零部件企业各自加力,抢抓新能源汽车新的市场空间。

  多氟多通过“氟锂”结合,率先攻克晶体六氟磷酸锂制造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如今全球每4块锂电池中就有一块用的是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

  许继电气自主研发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重卡换电等关键核心技术,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充电网、大巴车充换电网络等重大工程。

  信大捷安车规级安全芯片成为行业标准,已在超过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上装载,是目前市场上领先的国产汽车安全芯片规模量产应用案例。

  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正成为河南新的经济增长极。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出口电动汽车88.5亿元,增长91.4%。

  截至目前,河南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600余家,基本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坐拥交通之变的河南,和车结缘,与车不离。当四方游客惊叹于三千年前的青铜车马智慧时,河南正以“产业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完成古老交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跨时空转换。

  真正的领跑,从不在亦步亦趋的赛道,而在文明传承的纵深里开辟的新径。一个万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正为河南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记者 芦瑞 陈辉 宋敏)

  记者手记

  打造新能源汽车强引擎

  当全球汽车产业版图加速重构,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2024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68.1万辆,3年前仅有6万辆;电动汽车出口额88.5亿元,比上年增长91.4%。这一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政府战略定力与市场活力共振的精彩演绎,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梯度崛起战略的成功实践。

  这一成绩首先得益于政府从顶层设计到产业生态的智慧布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构建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连续三年出台支持政策,根据产业变化不断锚定新目标,初步勾勒出万亿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业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产业配套上,政府主导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实验室;专项产业基金的设立,精准滴灌了产业链关键企业;超前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用真金白银落实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这种产业生态思维,使河南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形成了产业与市场良性互动的正向循环。

  龙头起舞,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的裂变。河南用非常之功、下非常之力,引进了龙头企业比亚迪,一举将新能源汽车产能提升至全国前十,同时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构建,堪称产业引进的教科书。推动上汽郑州基地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从整车、发动机厂、动力电池工厂到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软件中心等综合配套;引进宁德时代在洛阳打造千亿级锂电基地,继而带动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本土龙头企业宇通加速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在国内乃至全球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上脱颖而出,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逆袭也揭示出内陆省份产业升级的新路径:政府既要当好战略规划师,更要成为创新生态的园丁,构建起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黄金结合点。这种政企协同的发展模式,使河南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是中原崛起的产业密码,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陈辉 张克瑶)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