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2月21日电 (夏青华)2月20日,“郑州至阿什哈巴德”TIR运输线路正式开通,自河南省率先实现“中国车”TIR运输双向贯通以来,两年来已累计开通郑州直达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9个国家的18条TIR运输线路,以郑州航空港区为始发地,河南省已初步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国际公路运输网络。
TIR运输是根据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规定开展的跨境公路运输物流模式,途中不倒装、不卸货,能够实现“一车到底”“一证直达”,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据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提介绍,“郑州至阿什哈巴德”TIR运输线路将从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境,过境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历时9天,全程约6000公里,较航空运输节省运费35%左右,比铁路运输节省时间50%左右。
河南TIR运输自2023年2月正式首发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先后建成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国际道路运输车辆检测中心(河南)和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郑州便利运输服务中心,打造集TIR车辆集结、货物中转、仓储服务、信息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相关企业在郑州航空港区就可申领TIR单证、办理年审年检业务,有力提升了企业开展国际公路运输业务的便利性。
据悉,两年来,郑州海关累计监管TIR运输车辆458辆次,货值超4.2亿元人民币,运输货物种类涵盖汽车配件、电子产品、食品等500余种,服务进出口企业超过1200家,中欧“第四物流通道”活力持续显现。而除了TIR,河南省还相继实现了GMS、中俄、中老等双多边协议框架下的物流贯通。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振表示,郑州航空港区未来将深化“枢纽+开放+产业”模式,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为河南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贡献港区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