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大中原何以赢“商”?

  • 2025年02月07日 11:14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经晓佳

  商丘市区“商”字广场上,“商”字雕塑诠释着“三商文化”。

  行商坐贾,水舟车陆。“相土作乘马,亥作服牛”。华商始祖王亥,带领族人驯养牛马,拉货到远方交易,在商丘开创了经商的先河。他们交易的货物叫商品,商族经商的人叫商人,从事的行业叫商业。

  河南,是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品、商业,在中原大地上交融,并走向繁荣兴盛。

  在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豫商文化馆内,有一个汉代交通图的沙盘。在这张图中,中原在水陆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非常突出。古丝绸之路,也是在这个水陆交通网上向西延伸而来。这幅交通图,见证了古代中国商业流通以及与中亚、欧洲国家的交往。

  历史上,中原地区曾长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诗经》中“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的记载,到北宋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繁华,丝绸之路的驼铃在这里交汇,大运河上的帆影在这里穿梭,岁月流转,中原地区的“商”文化渊薮,由此可见一斑。

  而在古老的甲骨文中,“商”字以三个三角形的模样,示于后人。这个看起来如同“鼎立”的字符,就像是中原大地历经数千年商业文明的基因密码:顶天,代表着连通九州八方的宏大气魄;立地,象征着深耕脚下这片沃土的坚定定力;三个支点相互交叠,似乎又蕴含着“商通天下、货畅其流、智启未来”的市场精神。

  当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流淌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时代关口时,这个镌刻着文明基因的古老符号,正在中原大地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买方与卖方的沟通,供给与需求的碰撞,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和市场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

  新年伊始,河南消费市场活力十足。新能源汽车、3C数码产品店内人头攒动,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多家餐厅“一桌难求”,商超促销柜前熙熙攘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零售和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总额29.2亿元,同比增长8.0%。

  消费连着千行百业,流通是经济循环的“血脉”。透过活跃的市场脉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河南。

  2月6日,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召开。面对新的时代命题,河南坚持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既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米”字形高铁网四通八达,“空中丝绸之路”联通中外,内河航运建设蹄疾步稳,多式联运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比亚迪在豫打造新能源整车基地,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项目落地,三全食品打造速冻王国,蜜雪冰城创造万店规模,一场精彩的产业变革正在这里上演……让河南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投资兴业的“宝地”、创新创造的“热土”,就必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如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回望甲骨文中那个顶天立地的“商”字,我们仿佛正在经历一场跨越时空的变革——在“四高四争先”的号角声中,一个更具枢纽度、创新力、开放性的新中原,正以鼎立之势,奋力谱写属于自己的“商颂”。(刘瑞朝 悦连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